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离娄上第12-14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獲(获):甲、金文从隹,表示鸟;从又,表示手,像手抓住鸟,表示捕获。后为鸟加上羽冠,另加犬,表示用猎犬捕获猎物。简体字从艹,表示草丛;从犬(犭),表示猎狗,像两条犬钻入草丛去捕获猎物。本义是捉住、擒住。
这里“获”,有得信的意思。

《易经·系辞传》说“圣人之大宝曰位”,圣人最大之宝即是位,所以《易经》的六爻叫“六位”。

悦:形声字。从忄,表示心情愉快;从兑,其古文字形体像张口出气或张口欢笑状。本义是高兴,愉快。

弗:会意字。古今文字形体皆像用绳子捆束两个不平直的物体,使之平直。“弗”本义是矫正。《说文》:“弗,挢也。”常用义是作否定副词,相当于“不”。《广雅·释诂四》:“弗,不也。” 何休在给《公羊传》作注时,说过“弗者,不之深也”。

善:“善”的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以“羊”表意,以“二言”(dàn)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尽心下》

这章文字,孟子引自《中庸》。孟子所引前人著作,以这章最长。中庸第20章: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如果统治者无能改于其德(提高道德修养),不能明乎善而被欲望控制,就走向压榨人民开荒、发动战争掠夺等等方式聚敛物质财富。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第十一章)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字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半体牲。其字形左边像一块肉,右边为“半”,意思是把肉分为两半。《礼记·大学》中“心广体胖”之胖义为安舒、舒坦、宽适,即由此引申而来。用为本义时读pàn,“心宽体胖”之“胖”旧读pán。至于表胖大、肥胖义,也由本义引申而出,但产生较晚,大概宋元时期才产生,用为此义读pàng。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為政於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為李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