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屋室的两侧有走廊。本义是走廊。引申为好、善。
《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
廋(sōu):隐藏、藏匿。
恭:形声字。心表意,表示恭敬发自内心;共表声。本义是恭敬。
侮:会意字。从人,表示对人轻慢、欺负;从每,有时常的意思,表示轻慢之心会时常显露出来。本义是欺负、轻慢。
俭:“俭,约也。从人、佥声qiān”。众共呼之并相随是佥之范式。人、佥两范式叠加。人约束自己以从是俭之范式。
夺:会意字。从大、从寸,表示大力强取。本义是失去。假借指强取。
惟:形声字。心(忄)表意,表示用心思考;隹表声。“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心”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心尖起来”(心像鸟头一样形成了尖头,有了明确指向)。本义:心思集中于一点。本义是思考、想。“惟”与“唯”两字多可互通使用,只在部分特定词语中不通用。
恐:形声字。金文从心,其形象心脏,表示心中恐惧;工声,"工"像斧头,斧头悬在心上令人恐惧。篆隶楷从心、巩声,巩是巩固,表示恐惧之心难以消除。本义是畏惧。
權(权):形声字—会意字。从木,表示木质秤杆;“雚”为鸟名,于此仅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简体字从又表示手,合起来表示手移动秤杆上的秤锤。本义是树名,指黄华木。假借为秤锤。
原文: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By 本照平怀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屋室的两侧有走廊。本义是走廊。引申为好、善。
《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
《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
廋(sōu):隐藏、藏匿。
恭:形声字。心表意,表示恭敬发自内心;共表声。本义是恭敬。
侮:会意字。从人,表示对人轻慢、欺负;从每,有时常的意思,表示轻慢之心会时常显露出来。本义是欺负、轻慢。
俭:“俭,约也。从人、佥声qiān”。众共呼之并相随是佥之范式。人、佥两范式叠加。人约束自己以从是俭之范式。
夺:会意字。从大、从寸,表示大力强取。本义是失去。假借指强取。
惟:形声字。心(忄)表意,表示用心思考;隹表声。“隹”意为“鸟头”、“锐头”、“尖头”。“心”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心尖起来”(心像鸟头一样形成了尖头,有了明确指向)。本义:心思集中于一点。本义是思考、想。“惟”与“唯”两字多可互通使用,只在部分特定词语中不通用。
恐:形声字。金文从心,其形象心脏,表示心中恐惧;工声,"工"像斧头,斧头悬在心上令人恐惧。篆隶楷从心、巩声,巩是巩固,表示恐惧之心难以消除。本义是畏惧。
權(权):形声字—会意字。从木,表示木质秤杆;“雚”为鸟名,于此仅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简体字从又表示手,合起来表示手移动秤杆上的秤锤。本义是树名,指黄华木。假借为秤锤。
原文: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