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离娄上第2-6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

聖(圣):会意字。从土、从又,表示如土地般珍贵神圣。本义是最具智慧和道德的人。

欲:会意字。从欠,表示自身缺少某种东西而想要而产生欲望;从谷,表示人的欲望如山谷一样难以填满。本义是欲望。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

盡(尽):会意字。从尺、从冰,表示冰将融尽。本义是完。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孔子将道分为仁道和不仁之道,合乎逻辑的排中律。凡事,即“是”与“非是”二种。以仁而言,即仁与不仁。道二即道与非道,仁与不仁。

暴:会意字。小篆从日,表示烈日;从出,表示伸出;从廾,表示双手;从米,表示与米有关;合起来表示双手捧米在烈日下晒。本义是晒,今写作曝。引申为暴露。

亡:指事字。甲骨文、金文是在刀的前端加一点表示锋芒所在。本义是锋芒,此义先写作芒。假借为逃跑。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与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拔苦)”

鑒(鉴):会意字。本作監,金文形体像一个人睁大眼睛向水盆注视。后加"金",表示鉴用金属制成。简化为鉴。本义是盛水的大盆。引申为镜子。

在:会意字。甲骨文作“才”,借草木初生表示存在。金文加“土”,表示存在于地上,才兼表声。本义是存在。

得: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手持贝,表示得到。后加彳(路),表示在路上得到。本义是获得。

失:会意字。金文从手,像有物从手中滑落。本义是遗失。

廢(废):形声字。从广,篆书之形像房屋;發表声。本义是房屋坍塌。引申为无用。發从弓,表示射;癹声。发简体字像两手要发射弹丸的样子。

興(兴):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四手抬起器物。金篆隶楷从舁(yú),表示四手共举;从同,表示众人齐喊以协同动作,合起来表示共同举起。本义是举起、起。

保:会意字。古文字像人背负幼子的形状。本义是抚养、维护。字义词组:保育、保护、保卫、保持、保存…….;字义同音:饱、抱、宝、褓……。

愛(爱):会意字。从爫、从冖、从友,表示心头占据的亲善之情。本义是有深厚的感情。甲骨文、金文都是端坐地上张着口的人形,“欠”的口”朝左,“旡”的口朝右。这个张口的人,用右手抚着心以表示“张口告人,心里喜欢”的意思,这就是“爱”这个会意字。但秦始皇并吞六国以后统一使用的的小篆“爱”,字脚却多了一只向下的足(夊suī),以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反而把字繁化了。所以东汉《说文解字》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親(亲):形声字—会意字。见表意,表示关系亲近的人经常相见;辛表声。篆隶楷从见,亲声。左边是“辛”,是声符,到了秦代简文和战国文字中才出现上从辛下从木字作为声符;右边是“见”字,是形符,表示用眼睛看,也可理解为常常见到。“亲”本意指感情深厚,关系很近。简体字从立、从木,以林木彼此靠的近表示亲近。本义是感情深、关系近。

答:会意字从竹、从合,表示用竹篾绞合成的竹索。本义是小豆,因为竹字头与草字头隶书不分,答又作荅,读作dá或tà。《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小尗shū也。从艸合聲。”尗(异体字)通菽,就是豆子,那小尗,就是小豆。因为有把草合在一起的意思又引申为合竹作“答”,即后来的答字的本义。
菽是很重要的粮食作物,小菽即小豆,小豆是中国的土产,跟原产于印度、缅甸的绿豆不同。基本义是回答、应对。

《庄子·在宥 (zài yòu,意思是任物自在,无为而化)》篇里有一段话:说(悦,下同)明邪(耶,下同)是淫於色也;说聪邪是淫於声也;说仁邪是乱於德也;说义邪是悖於理也;说礼邪是相(助也)於技也;说乐邪是相於淫也;说圣邪是相於艺也;说知(智)邪是相於疵也。天下将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将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脔nuan卷獊cang囊(内卷牵引混乱)而乱天下也。

孟子谈得最多并成为其学说核心的,正是仁义礼智这四个“行”;所谓“性善”,也正是这“四行”的根於一心。

儒家之学不在求人,而在反求诸己。内在“仁、智、敬”是外在“爱人、治人、礼人”的本。类似调频后取得共振,如果自身发出的各种行为不能让别人共鸣、感受到,那么就返回自身内在去调整源头。
《论语·颜渊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即亲亲仁民。如果爱人不能亲其所亲,就应该反求诸己。“反其仁”,“其”,自己。一般批注是反问或反省自己,是否仁德有缺憾。
仁德本身无缺憾,只是自己用力足与不足的缘故。《论语里仁篇》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即是“反(返)其(自身)仁”。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本章为《论语》:子路篇

言:独体结构,指事字。甲、金文形体像张口伸舌说话。小篆上面加一横,表示言出于舌。隶、楷书像开口发出声音。本义是说。

身:象形字。甲、金文像大腹之人,表示身孕。本义指身孕。转指人的躯干。身是部首字,由身组成的字大多与身体有关。


榘(隶书“巨”)会意字—形声字。金文像人手持矩。本义是画方形的尺。假借为巨大的巨。而“巨”本身几乎都用作假借义,主要表示大及由大引申出的极、最等义。

慕:形声字。下面心表意,表示心中思念;莫表声,表示人到了暮年的时候特别思念往事。本义是思念。引申为羡慕、仰慕。

原文: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