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离娄下第22-24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世:会意字。古文字形体是三个“十”相连,表示延续三十年。本义是三十年。引申为一辈子。

论语.季氏: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三桓现在越来越衰微,微什么会越来越衰微,因为他们谋的是私利。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佛陀在传法时,与听法者讲过佛法在世间流传,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时期状态。它们分别为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其中,正法时期为五百年,像法时期为一千年,末法时期为一千年。然后,他的佛法,会进入空无。

可以:
一、表示可能或能够。
例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白话译文: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
出处:先秦·佚名《 诗· 陈风·衡门》
二、表示有某种用途。
例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白话译文: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可给可不给,给了让人觉得矮你一头,有伤“惠”之美名,所以还是不给好。

论语.雍也:子华(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按照圣人的意思,应该救济急难之人,而不是去增益富人。
“公西华受五秉之粟,是伤廉也;冉子与之,是伤惠也;子路之死于卫,是伤勇也。”

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要从根本上惠民。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此心廉、惠、勇则不轻取、不轻与、不轻死!不伤廉、惠、勇!此之谓不失本心,贤者能勿丧尔。
可以双维度选择的功用,对一面现象的执着,伤害对本体的把持,要全面思维。

“师者,所以传道(体:道、天理、做人品格、道德)授业(用:教授学业、技能)解惑(何为“本”,何为大事)也”出自《师说》。

盖春秋凡称“孺子”皆将以为政权之继承人。“子濯”似为字,不识其名,既称其为“郑人”,当为姬姓。“庾公之斯”、“尹公之他”都出自《孟子·离娄下》。
古代的姓氏文献大都认为“庾公”、“尹公”都是复姓,“之”在春秋战国常常用来分隔姓与氏,比如“石之纷如”(《左传·庄公八年》)、“文之仪”(《吕氏春秋·尊师》)、“舟之侨”(《左传·闵公二年》)、“宫之奇”(《史记·晋世家》)、“烛庸之越”(《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才:形字。像草木破土而出。本指草木初生。引申指刚刚。
生:象形字。古文字形体像地上长出幼苗,表示生长。本义是植物生长。生是部首字,从生取义的字与出生、生长等义有关。
庾公之斯以智解义。

潔(洁):偏旁“絜”简化为“吉”。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1]。《说文解字》:“洁,瀞也。从水、絜声。”。以刀割草并整理束之是絜之范式。水、絜两范式叠加。经过水的清洗整理是洁之范式。

五世而斩的观点也表示孟子对于祖先崇拜迷信的斩断,要信自己内在。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
■逢蒙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於是殺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儀曰。宜若無罪焉。曰。薄乎云爾。惡得無罪。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衛。衛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之斯。衛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雖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廢。抽矢扣輪。去其金。發乘矢而後反。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