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离娄下第25-29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节选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则:会意字。金文从鼎,表示刻在鼎上;从刀,表示古代法律条文曾铸刻在鼎上。鼎后讹变为贝。則简化为则。本义是规章、法则。
众所周知,太阳的运行规律是东升西落,太阳的光线也永远都是直线传播。在明白这个最浅显易懂的常识之下,我们将大鼎置于土地之上,将大鼎右边的耳朵对准太阳东升的方向,另一个耳朵则自然对准西。当太阳由东方升起时,如果太阳的光线没有穿过右边耳朵的孔洞,则要对大鼎的方位和摆放姿态进行调整,直到太阳的光线穿过右边的耳朵为止。当太阳西落之时,光线也必须穿过左边耳朵的孔洞,如果没有穿过,则需要继续调整大鼎的位置。通过不断的调整大鼎的方位和位置,当太阳升起和西落时的光线能够水平同时穿过左右两边耳朵的孔洞时,则正东、正西确定。

故:会意字。从古、从攴,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古兼表声。本义是原因。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老子
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真诚对待自己内心:《论语·里仁篇第四》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达摩祖师—既不欺人亦不自欺。
达摩大师才是真大师,人能先不自欺,才能不受人欺。
“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南怀瑾

诚的功用之一:先不自欺,才能不受人欺。
志的功用之一:立志高远,有远虑免于近忧,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禹、稷—智者利仁
颜回—仁者安仁
《论语·里仁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只有真正的仁者——天生有这种能力的人,才会安驻在这样的状态里;智者因为知道了这件事的好处,就可以安驻在仁的状态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鬥(斗):斗(dǒu)的本义是一种盛酒的器具,又用作计量粮食的工具,后来才引申为单位,但《说文》篆文已严重讹变,而从甲骨文一直到秦汉的斗字形体基本未变,引申义有像斗的东西等义。“斗”的繁体字读dòu,本义指披头散发的两个人徒手相搏的形象,后“斗”的繁体字加上声符,分化出“鬭”字。
同室之人斗者,救之—以仁存心
乡邻有斗者—以礼存心

原文: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有子之喪。右師往弔。入門。有進而與右師言者。有就右師之位而與右師言者。孟子不與右師言。右師不悅。曰。諸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孟子聞之。曰。禮。朝廷不歴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我欲行禮。子敖以我為簡。不亦異乎。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樂。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今有同室之人鬭者。救之。雖被髪纓冠而救之。可也。鄉鄰有鬭者。被髪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