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乾·文言》释九五爻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皆和与道,故不违,无不合。如十地入佛知见,如天普覆,如地普載。
“敬事而信。”(《论语·学而篇》
同样,道人善即是善(弟子规)。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童儿乎?
《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说文解字》:“送,遣也。从辵、㑞。”。乍行乍止是辵之范式。㑞:yìng《说文解字》:“㑞,送也。从人、灷声。”。两手捧着火种是灷之范式。随嫁相赠送的人或物愿其兴旺是㑞之范式。辵,㑞两范式叠加。随行带去兴旺之物以传交是送之范式。
《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论语·颜渊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家语:“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
【朱熹点评】“或曰:‘天下之言无有实不祥者,惟蔽贤为不祥之实。’或曰:‘言而无实者不祥,故蔽贤为不祥之实。’二说不同,未知孰是,疑或有阙文焉。”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原:会意字。金文、小篆形体像泉水从崖洞里流出来。隶、楷书从厂,表示崖洞;从白,表示洁净;从小,表声水流很细;合起来表示崖洞中流出洁净的细流。本义是水源、源泉。此义现写作源。
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徐辟:从21岁起,师从孟子,执经问难,正其心,去私欲,秉其道,修其身,颇受孟子垂爱。30岁许,随师游说宋、魏、齐、滕诸国。41岁仕齐为客卿,为政清廉,治国有方,德勋名立。卒后,葬于今邹城市东20里许香城境内的徐家桃园。其言行《孟子·卷五》有记载,《朱子语类·卷十一·三十》有注解。因其为徐偃王之后,又是孟子的得意门生,以乐善好施著称于世。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者當之。
■徐子曰。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