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川城讲故事

种姓制度并非源于古印度,而是来自征服者


Listen Later

大家好,我是@兰川城
种姓制度并非源于古印度,而是来自征服者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印度次大陆西北部。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是英国人对这种制度的称呼,大致对应印度教经典中的“瓦尔那”(原义是颜色)。
种姓制度源于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又称瓦尔那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根据《梨俱吠陀》(一部诗歌集)中的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原人普鲁沙具有千头、千眼、千足,为现在、过去、未来之一切,乃不朽之主宰。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由其头中生出婆罗门,由臂中生出刹帝利,由腿中生出吠舍,由脚中生出首陀罗,由心中生出月亮,由眼中生出太阳,由气息中产生风,由肚脐上生出空界,由头上生出天界,由脚上生出地界。至于贱民达利特人,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这个体系中共有四个瓦尔那:
一、婆罗门:最高等的瓦尔那,也是整个阶序的核心。婆罗门本为祭司,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但在8世纪以后祭司逐渐不受重视。此外,婆罗门享有许多特权,如不可处罚、不用交税、不可杀害等。
二、刹帝利:次等的瓦尔那,《梵书》称其具有与婆罗门共享“管辖一切生命”的权利。刹帝利是战士和统治者,掌握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权力,但被排除在司祭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权力。此外,其负有保护婆罗门的责任。
三、吠舍:第三等的瓦尔那。吠舍是农人或牧人,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各种祭品。吠舍可从事农耕、商业、畜牧与放贷的工作。
四、首陀罗:最低等的瓦尔那。首陀罗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
除了四个瓦尔那,还有一个被排除在等级之外的贱民阶层达利特。他们的身份世代相传,不能受教育、不可穿鞋、也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只被允许从事非常卑贱的工作。“贱民”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因此四个瓦尔那的人严禁触碰到贱民的身体,贱民走过的足迹都要清理抚平,甚至连影子都不可以交叠,以免玷污他人。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兰川城讲故事By 兰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