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二、常见指标的分类
我们知道,市场的运动分单边运动和整理运动。单边运动和整理运动在策略制定上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要做一个单边上涨,那一定是低买、持有、低买、持有......,一直到它的上涨结束;如果我要做一个整理运动,我应该是高卖、低买、高卖、低买...... 一直到它的整理结束。单边运动跟整理是不一样的。一个单边运动,如果你采取了高卖,那后面的利润就跟你没关系了,可能没有一个更好的价位让你买回来了。
1、趋势类指标
趋势类指标更多的是在描述单边运动,常用的是移动均线。根据算法不同,移动均线又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均线(ma)、加权移动均线(sma),以及量价线(cyc,以指南针为代表的称为成本均线的东西)。
关于均线,我个人不建议用单根的均线,而是用均线组合。像常见的金死叉,包括缠师所创立的金死叉之间的面积来描述走势的强弱,这样的一些手段都是可以的。
比如多头排列的时候,我可以暂时不管,一直到它最小级别的死叉出现再去考虑;空头排列的时候,我只能做空(股票不能做空就以持币为主)。因为单边运动的空间较大,如果你只做多头市场,规避空头市场,均线已经能帮到你很大的作用了。
2、震荡类指标
RSI
我们以RSI为例。
相对强弱指数(RSI)是通过比较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盘涨数和平均收盘跌数来分析市场买沽盘的意向和实力,从而作出未来市场的走势。
RSI计算公式:
RSI描述的是今天的涨幅和它绝对波动值的比例关系,而后求一个加权平均运算。
如果是一个上涨运动, 它的RSI值就会逐渐累加,变得比较大;
如果是一个下降运动,它的RSI值就会越来越小;
如果是一个整理运动, RSI值是不发生太大变化的。
那我们一般用它什么?用它的极值后的背离现象。
我们在图上能看到,0-1这段连涨的次数比2-3这段的连涨次数多,所以0-1的RSI值比2-3大。也就是说股价虽然出新高了,但它的RSI值却变小了,就产生了背离,这是描述上涨的乏力。下跌也同样如此,4这里股价出新低,但是它对应的RSI值不出新低,这也是一种背离。
它在震荡运动中捕捉顶底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为它描述的是短期的市场强弱,核心的逻辑跟MACD差不多,跌得多跌的少,RSI指标就会产生背离。它更多的描述震荡的结束,80以上算高位,20以下算低位。
KDJ
KDJ也是如此。
KDJ的计算公式:
它描述的是收盘价-9天内的最低价(即现在比最低价涨了多少),而后用9天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即现在的当前价位占9天内的波动。就是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现在收盘在什么位置。它描述的是相对位置,所表达出来的也是相对强弱的概念。你理解了它的公式,就知道现在是强还是弱了。
比如我要找一个强势的股票,那一定是找KDJ值在高位区间的。因为它没有参数,所以每个指标都只能描述一段,如果一只股票连续涨了12天,9天这个值总是在最高,这个值就会产生钝化现象。所以它不能描述连续的上涨运动,只能描述有节律的震荡运动,它依然是相对强弱指标。
3、量能类指标
OBV
量能类指标最常见的是OBV。它是描述中线资金对标的看法,它指标的设计并不复杂。
OBV 计算公式:
它前面先有个判断,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正值;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负值;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0值。
整个的OBV是一个简单移动平均。
像这个股票OBV值是30,也就是30天内上涨时带量,下跌时缩量, OBV是不下降的。它的理论依据是上涨的时候多头买得多,下跌的时候空头卖得少,就形成了看多资金的累计。
OBV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乐视网,在2没有破位之前, OBV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下滑,跌破了它的均线。它的市场含义是:虽然0-1这一段好像是横盘状态,但上涨的时候买的少,下跌的时候卖的多,OBV就会下来。它是中线资金对它的争夺情况的描述。你理解了它公式的逻辑,就能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它表达的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依托。
4、比价类指标
比价K线是我们常用的一个逻辑。一个中线资金看好的标的,当它的下跌产生价格优势的时候,中线资金就愿意买它。当把这个标的K线图示跟整个的市场重心进行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中线资金持续关注的品种,它的比价K线是在不断上升中的。比如大盘下跌了1%,而这个股票没跌,那它就比大盘强了1个点;大盘跌了3%,它只跌了2%,那它比大盘还是强了1个点。它是形成这种比对下来的效果的累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线资金对这个股票的态度。中线资金对价格的敏感度或对它的成长性的坚守会使他在股价跌下来时愿意买。我们说弱势要买抗跌的品种,所谓抗跌,就是大盘跌我不跌,在比价K线上就能把这样的股票凸显出来。有了中线看好的股票,在K线上一定留痕迹,呈现下跌有人愿意去买,不不至于让它随波逐流的跌。我们在结构上是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它的表达的。
像格力电器,1-2这段从K线表达上确实是跌得很厉害,但从比价K线去看它的下跌是很缓的。它在3这个位置股价没有出新高,但3对应的比价值已经出了新高了,说明它比大盘强很多,所以它后面的上涨是有很强的逻辑基础在的。
它的公式我就没法写了,因为每个标的比价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它是一种比较出来的强弱。
5、博弈类指标
筹码指标
还有一种指标,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有理论基础的,叫筹码指标,它反映的是博弈类的思想。它是通过模拟市场持有者的股权变动情况,通过分类来描述市场的风险和机会。从利益制约行为这个逻辑作为出发点,利用市场的交易心理构建的市场分析模型。因为这个模型的案例比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涉及博弈的思维逻辑,所以我们在下节专门对它背后的博弈思想进行展开性的讲解。
二、常见指标的分类
我们知道,市场的运动分单边运动和整理运动。单边运动和整理运动在策略制定上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我要做一个单边上涨,那一定是低买、持有、低买、持有......,一直到它的上涨结束;如果我要做一个整理运动,我应该是高卖、低买、高卖、低买...... 一直到它的整理结束。单边运动跟整理是不一样的。一个单边运动,如果你采取了高卖,那后面的利润就跟你没关系了,可能没有一个更好的价位让你买回来了。
1、趋势类指标
趋势类指标更多的是在描述单边运动,常用的是移动均线。根据算法不同,移动均线又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均线(ma)、加权移动均线(sma),以及量价线(cyc,以指南针为代表的称为成本均线的东西)。
关于均线,我个人不建议用单根的均线,而是用均线组合。像常见的金死叉,包括缠师所创立的金死叉之间的面积来描述走势的强弱,这样的一些手段都是可以的。
比如多头排列的时候,我可以暂时不管,一直到它最小级别的死叉出现再去考虑;空头排列的时候,我只能做空(股票不能做空就以持币为主)。因为单边运动的空间较大,如果你只做多头市场,规避空头市场,均线已经能帮到你很大的作用了。
2、震荡类指标
RSI
我们以RSI为例。
相对强弱指数(RSI)是通过比较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盘涨数和平均收盘跌数来分析市场买沽盘的意向和实力,从而作出未来市场的走势。
RSI计算公式:
RSI描述的是今天的涨幅和它绝对波动值的比例关系,而后求一个加权平均运算。
如果是一个上涨运动, 它的RSI值就会逐渐累加,变得比较大;
如果是一个下降运动,它的RSI值就会越来越小;
如果是一个整理运动, RSI值是不发生太大变化的。
那我们一般用它什么?用它的极值后的背离现象。
我们在图上能看到,0-1这段连涨的次数比2-3这段的连涨次数多,所以0-1的RSI值比2-3大。也就是说股价虽然出新高了,但它的RSI值却变小了,就产生了背离,这是描述上涨的乏力。下跌也同样如此,4这里股价出新低,但是它对应的RSI值不出新低,这也是一种背离。
它在震荡运动中捕捉顶底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为它描述的是短期的市场强弱,核心的逻辑跟MACD差不多,跌得多跌的少,RSI指标就会产生背离。它更多的描述震荡的结束,80以上算高位,20以下算低位。
KDJ
KDJ也是如此。
KDJ的计算公式:
它描述的是收盘价-9天内的最低价(即现在比最低价涨了多少),而后用9天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即现在的当前价位占9天内的波动。就是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现在收盘在什么位置。它描述的是相对位置,所表达出来的也是相对强弱的概念。你理解了它的公式,就知道现在是强还是弱了。
比如我要找一个强势的股票,那一定是找KDJ值在高位区间的。因为它没有参数,所以每个指标都只能描述一段,如果一只股票连续涨了12天,9天这个值总是在最高,这个值就会产生钝化现象。所以它不能描述连续的上涨运动,只能描述有节律的震荡运动,它依然是相对强弱指标。
3、量能类指标
OBV
量能类指标最常见的是OBV。它是描述中线资金对标的看法,它指标的设计并不复杂。
OBV 计算公式:
它前面先有个判断,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正值;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负值;
如果收盘价=昨天的价格,它对成交量输出的是0值。
整个的OBV是一个简单移动平均。
像这个股票OBV值是30,也就是30天内上涨时带量,下跌时缩量, OBV是不下降的。它的理论依据是上涨的时候多头买得多,下跌的时候空头卖得少,就形成了看多资金的累计。
OBV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乐视网,在2没有破位之前, OBV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下滑,跌破了它的均线。它的市场含义是:虽然0-1这一段好像是横盘状态,但上涨的时候买的少,下跌的时候卖的多,OBV就会下来。它是中线资金对它的争夺情况的描述。你理解了它公式的逻辑,就能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它表达的哪些东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依托。
4、比价类指标
比价K线是我们常用的一个逻辑。一个中线资金看好的标的,当它的下跌产生价格优势的时候,中线资金就愿意买它。当把这个标的K线图示跟整个的市场重心进行比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中线资金持续关注的品种,它的比价K线是在不断上升中的。比如大盘下跌了1%,而这个股票没跌,那它就比大盘强了1个点;大盘跌了3%,它只跌了2%,那它比大盘还是强了1个点。它是形成这种比对下来的效果的累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线资金对这个股票的态度。中线资金对价格的敏感度或对它的成长性的坚守会使他在股价跌下来时愿意买。我们说弱势要买抗跌的品种,所谓抗跌,就是大盘跌我不跌,在比价K线上就能把这样的股票凸显出来。有了中线看好的股票,在K线上一定留痕迹,呈现下跌有人愿意去买,不不至于让它随波逐流的跌。我们在结构上是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它的表达的。
像格力电器,1-2这段从K线表达上确实是跌得很厉害,但从比价K线去看它的下跌是很缓的。它在3这个位置股价没有出新高,但3对应的比价值已经出了新高了,说明它比大盘强很多,所以它后面的上涨是有很强的逻辑基础在的。
它的公式我就没法写了,因为每个标的比价的参照物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它是一种比较出来的强弱。
5、博弈类指标
筹码指标
还有一种指标,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有理论基础的,叫筹码指标,它反映的是博弈类的思想。它是通过模拟市场持有者的股权变动情况,通过分类来描述市场的风险和机会。从利益制约行为这个逻辑作为出发点,利用市场的交易心理构建的市场分析模型。因为这个模型的案例比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涉及博弈的思维逻辑,所以我们在下节专门对它背后的博弈思想进行展开性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