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三、适用范围
1、交替整理现象用于观察整理或单边可能出现的区域,前面需要有参照物。
交替整理的基础原理是筹码分布。在没有筹码分布的情况下,交替整理逻辑是不太容易被提前预知的,所以前面一定要有参照物。只有在同样区域内发生过整理或者单边,你才能判断到了前期结构的位置,可能发生什么,才有预知性。
2、交替整理现象在上证及个股上都是有效的。
交替整理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理论,能让我们快速锁定未来可能的波动结构及压力位。它在上证和个股的各个级别上都有充分的表现。
案例:上证
这次的上证,我就是用交替整理来大致判断它的交替位的。通过2016年1月份的快速下跌,我们能判断目前上证的的交替位是3450点附近,左右偏差不会超出50点。
3、上个周期波浪的调整浪如果调整不充分,也会引起再次的整理。
也就是说下一次调整位可能也会到达前一个未调整充分的浪形区域内。
案例:上证6124
A、B、C、D这些位置的对应性很强,前面A是快速运动,就对应B的整理运动;前面C是整理运动,就对应D的快速运动。
而E、G这两个地方就是我说的调整浪调整不充分的问题。当时我在划分浪形的时候,我说G这个地方虽然看着很短,但它是3浪中的小2浪,这个小2浪的表达非常不充分,直接就走了3浪3,所以我说后期的调整位应该到G这里,这个是在H没有走出来之前,我通过对交替整理和波浪的理解,判断出来的。果然最后到达1600附近。
从1664往上走的时候,我也是根据交替整理的理解,当时就画了几条压力线。后来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节奏在运动。
它的节奏运动是有很强的预见性的。不单是在上证里出现,个股你去看,不管在大级别图还是小级别图,都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交替整理只是或然性现象,不是必然发生的,但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生的几率是80-90%。
三、适用范围
1、交替整理现象用于观察整理或单边可能出现的区域,前面需要有参照物。
交替整理的基础原理是筹码分布。在没有筹码分布的情况下,交替整理逻辑是不太容易被提前预知的,所以前面一定要有参照物。只有在同样区域内发生过整理或者单边,你才能判断到了前期结构的位置,可能发生什么,才有预知性。
2、交替整理现象在上证及个股上都是有效的。
交替整理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理论,能让我们快速锁定未来可能的波动结构及压力位。它在上证和个股的各个级别上都有充分的表现。
案例:上证
这次的上证,我就是用交替整理来大致判断它的交替位的。通过2016年1月份的快速下跌,我们能判断目前上证的的交替位是3450点附近,左右偏差不会超出50点。
3、上个周期波浪的调整浪如果调整不充分,也会引起再次的整理。
也就是说下一次调整位可能也会到达前一个未调整充分的浪形区域内。
案例:上证6124
A、B、C、D这些位置的对应性很强,前面A是快速运动,就对应B的整理运动;前面C是整理运动,就对应D的快速运动。
而E、G这两个地方就是我说的调整浪调整不充分的问题。当时我在划分浪形的时候,我说G这个地方虽然看着很短,但它是3浪中的小2浪,这个小2浪的表达非常不充分,直接就走了3浪3,所以我说后期的调整位应该到G这里,这个是在H没有走出来之前,我通过对交替整理和波浪的理解,判断出来的。果然最后到达1600附近。
从1664往上走的时候,我也是根据交替整理的理解,当时就画了几条压力线。后来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节奏在运动。
它的节奏运动是有很强的预见性的。不单是在上证里出现,个股你去看,不管在大级别图还是小级别图,都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交替整理只是或然性现象,不是必然发生的,但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生的几率是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