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厚觉

当“好心”办了“坏事”,公益如何成为社会问题的修理厂?


Listen Later

这是一本正在用声音写就的笔记。在短促、直接又激烈的现在,如果带着足够的耐心,去重新发现那些看似平凡、却像打开了魔法大门的行业和社会领域,你会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您现在听到的是这个长期计划的第一季, 《公益的职业,职业地公益》。

在这一季,我们为大家精选了12位有意思的公益人的故事。通过他们在做的事,带你了解“公益”这个圈子,看看全职的公益人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又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期嘉宾】

李大君,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项目总监。

毕业于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03年开始全职进入公益领域。一线实务、组织创业与管理、行业赋能、议题研究与倡导经历均超过十年,对两个公益时代有深度经历和卷入。
曾主持并一线参与云南丽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就职于云南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期间),2015 年该项目因在环保、扶贫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获得联合国赤道奖。
也曾与志同道合者创办公益组织,关注和参与边缘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增能,直接推动了该议题领域3部国家级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并孵化出多家议题组织(因不可抗力,这些组织在 2019年全部关闭)。

他的自我评价:野蛮生长的行动研究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实践中学习,也推动实践知识的生产。

【本期主题】

本期讲述的是一个在近年来环保公益领域圈内十分著名的行动案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因生态和气候问题遭遇了严重的缺水,导致风景不再,影响了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为了缓解缺水问题,决定从附近的胡泊调水。

调水是实现了的。但为什么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了后边一连串意想不到的种种问题?而当矛盾激化、各相关方一筹莫展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理念和工作方法,让优秀的公益组织和靠谱的公益人能够一点一点推动问题解决?

这个案例并不是最新发生的故事,但每每听到,都感觉非常经典,值得反复琢磨。贯穿其中的态度和方法,都值得想要全职做公益的我们仔细回味。

【Timeline】

00:04:30  故事的起因
00:09:04  为什么一个几千年来的鱼米之乡,会变得既没有“鱼”,也没有“米”?
00:18:28  一个“不一般”的学者,不想止于完成论文
00:22:03  长期主义和「参与式」工作手法
00:25:23  改良土豆,组织修路,建妇女夜校……这都是一个环保公益组织做的事?
00:48:54  想做社区参与,首先要参与社区。麻山药削多了,就不痒了……
01:00:30  模式梳理:公共资源和本土智慧的结合
01:08:13  是否建议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全职做公益?

【附录】

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缩写SDGs

消除贫困
消除饥饿
健康福祉
优质教育
性别平等
清洁饮水
清洁能源
体面工作
工业创新
社会平等
永续社区
永续供求
气候行动
海洋环境
陆地生态
机构正义
全球伙伴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后知厚觉By 王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