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DeFi是如何让富人更富的?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媒体消息,随着客户对投资加密货币的需求增长,已有越来越多投行开始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然而,面临监管重压,华尔街银行布局加密货币仍态度谨慎。
2、比特币价格最近一个月长期徘徊在3万到3.5万美元之间,今天突然大涨,最新价格达到了3.97万美元,日内涨幅高达16%,刷新了近期记录。
3、纳米比亚银行 (BON) 计划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对加密货币的研究,纳米比亚央行行长约翰尼(JohannesGawaxab)最近证实。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彼得叔讲区块,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NAVV5L0531KXQ8.html)
DeFi意为“去中心化金融”,很多刚入币圈的小伙伴对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不熟悉,其实是源自对传统化金融的误解。
在传统金融领域,银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机构类型。因为交易习惯的原因,很多人的观念中并不会对机构有“中心化”这么一个概念。许多平常的办事流程都在“顺其自然”中进行和完成,因此会忽略掉这个抽象概念也很显而易见,所有人都在按章程办事,大家都这么做,所以很平常。
人们形成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有钱就存银行,而且几乎不会有人产生疑惑,提出为什么“我”不能开银行存自己的钱这种问题,也不会有人刻意意识到日常的交易是在银行这个第三方的监视下完成的,这就很好体现出“中心化”这个概念。
好比说,明明是给另一个人转账,交易是我和TA两个人间的事,现在为什么非得多出第三双眼睛?这个概念之所以被忽略就被忽略在,大部分人依然只会觉得,没错啊,交易就是我和TA两个人完成的,不会有人刻意意识到,交易的完成是通过了银行这个载体;是在银行的监守下完成的。
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亲嘴,旁边有人和没有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开头就闭上眼睛,即使边上站有人,也不会察觉到;只有睁开眼睛,看见旁边的人了,因为羞涩感,才会觉得说,这样做,好像有点不合适。
“中心化”金融就是这么个概念,“去中心化”就与之相反。每个人都是自己资产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自己的钱,不用他人来干预。
去年DeFi市场生态爆发,随着去中心化借贷平台的兴起,无数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上的金融项目一时成为焦点,AAVE和Compound可谓两匹杀出的黑马。
借助“预言机”,AAVE成功将现实与区块结合,实现实时喂价而不用担心滑点过高。这是项目成功的原因之一,它允许用户通过抵押资产来赚取收益或贷款和融资。此外,通过AAVE支付,欧洲用户可以抵押代币来获得真实贷款,成功贷款后金额会直接发送到银行账户。
Compound鼓励贷款人多贷款,存款人多存款,通过供需关系使利率浮动。使用协议越多,就会得到越多奖励。借贷者需要超额抵押,一般为借入代币价值的300%+,如果抵押资产价值跌破150%则会触发清算机制,清算人可以以低于市价3%的价格获得抵押物,因此对于借贷人来说风险较大。
但因为推广得力,Compound仍斩获大批粉丝;许多项目在相继面临用户活跃度不高或跑路的情况下,两个老牌依旧屹立不倒。
5月18日三大协会共发声后,市场一度暴跌。孙宇晨在Liquity Protocol借贷平台的60万ETH面临被清算,就在被清算前两分钟,孙宇晨来了波骚操作,他转入2.19亿稳定币,从而成功避免被清算,同时还在当期买入4145个比特币和54153个以太坊,传为一时佳话。
我们先来看看DeFi平台的清算机制。
传统交易所的爆仓机制是即爆即卖,在达到清算线后会立即以低价挂入盘中开始进入成交程序,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新低(价格在走低,挂单在砸盘),最终形成连环爆仓。
而DeFi平台的抵押物价值则需低于一定程度后才会触发清算,先是单子被挂出,允许搬砖者套利,直到平台价差与交易所价差被抹平。要注意的是,这个地方会存在延迟。
交易所是由电脑做市,而DeFi平台靠搬砖者做市。出现延迟就是自然的事,人工干不过电脑。这个出现的延迟,是有文章可做的。
由于借贷和抵押池是由真实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因此,搬砖者在套利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池枯竭的可能,此时无论还存在多大清单,都会滞留平台等待清算,而产生的影响,是不会传到交易所终端的。
孙所在的这个平台,当池内抵押率低于150%时,会触发恢复模式(RecoveryMode),将池内所有接近于清算线的仓位全部清算,直到池内抵押率重新恢复至150%,这会迫使所有人为避免清算持续补仓。
清算如何进行呢?根据仓位剩余抵押率大小依次清算,也就是说,需要排队!所有面临清算的人都将纳入清算队伍,但可能发生的是,清算还没结束,抵押池就恢复150%了。
孙的仓就是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补的,最终没有被清算,据他说是提前两分钟补上的,如果未能及时补仓,百亿资产将瞬间化为泡影。
真的这么巧吗?其实圈子深处的人都心知肚明。监管盲区毕竟有监管盲点,“波场超级社区”的故事早被广为熟知。波场已经成立四年了,在圈内能动用的资源和关系自然不用多说。因此要想在某些细节层面做点手脚,能联想到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加上本人自带的广告效应,孙找的项目,可以说不想火都难;富人,很少愚蠢。
因此刚才提到的平台清算机制究竟能被如何利用,就请大家尽情发挥想象。DeFi的出现是区块链新时代诞生的重要标志,它重塑了人们对传统金融的观念,将传统金融直接与“去中心化”区分开。同时这也滋生了行业恶习,给那些“见光死”提供了温床,最后富人更富。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Hello,小伙伴们,我是AscendEX泡泡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DeFi是如何让富人更富的?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聚焦一整天”吧。
1、媒体消息,随着客户对投资加密货币的需求增长,已有越来越多投行开始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然而,面临监管重压,华尔街银行布局加密货币仍态度谨慎。
2、比特币价格最近一个月长期徘徊在3万到3.5万美元之间,今天突然大涨,最新价格达到了3.97万美元,日内涨幅高达16%,刷新了近期记录。
3、纳米比亚银行 (BON) 计划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对加密货币的研究,纳米比亚央行行长约翰尼(JohannesGawaxab)最近证实。
接下来的深度文章,来自彼得叔讲区块,敬请聆听。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NAVV5L0531KXQ8.html)
DeFi意为“去中心化金融”,很多刚入币圈的小伙伴对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不熟悉,其实是源自对传统化金融的误解。
在传统金融领域,银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机构类型。因为交易习惯的原因,很多人的观念中并不会对机构有“中心化”这么一个概念。许多平常的办事流程都在“顺其自然”中进行和完成,因此会忽略掉这个抽象概念也很显而易见,所有人都在按章程办事,大家都这么做,所以很平常。
人们形成的一个普遍共识就是,有钱就存银行,而且几乎不会有人产生疑惑,提出为什么“我”不能开银行存自己的钱这种问题,也不会有人刻意意识到日常的交易是在银行这个第三方的监视下完成的,这就很好体现出“中心化”这个概念。
好比说,明明是给另一个人转账,交易是我和TA两个人间的事,现在为什么非得多出第三双眼睛?这个概念之所以被忽略就被忽略在,大部分人依然只会觉得,没错啊,交易就是我和TA两个人完成的,不会有人刻意意识到,交易的完成是通过了银行这个载体;是在银行的监守下完成的。
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亲嘴,旁边有人和没有人,感觉是不一样的。开头就闭上眼睛,即使边上站有人,也不会察觉到;只有睁开眼睛,看见旁边的人了,因为羞涩感,才会觉得说,这样做,好像有点不合适。
“中心化”金融就是这么个概念,“去中心化”就与之相反。每个人都是自己资产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自己的钱,不用他人来干预。
去年DeFi市场生态爆发,随着去中心化借贷平台的兴起,无数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上的金融项目一时成为焦点,AAVE和Compound可谓两匹杀出的黑马。
借助“预言机”,AAVE成功将现实与区块结合,实现实时喂价而不用担心滑点过高。这是项目成功的原因之一,它允许用户通过抵押资产来赚取收益或贷款和融资。此外,通过AAVE支付,欧洲用户可以抵押代币来获得真实贷款,成功贷款后金额会直接发送到银行账户。
Compound鼓励贷款人多贷款,存款人多存款,通过供需关系使利率浮动。使用协议越多,就会得到越多奖励。借贷者需要超额抵押,一般为借入代币价值的300%+,如果抵押资产价值跌破150%则会触发清算机制,清算人可以以低于市价3%的价格获得抵押物,因此对于借贷人来说风险较大。
但因为推广得力,Compound仍斩获大批粉丝;许多项目在相继面临用户活跃度不高或跑路的情况下,两个老牌依旧屹立不倒。
5月18日三大协会共发声后,市场一度暴跌。孙宇晨在Liquity Protocol借贷平台的60万ETH面临被清算,就在被清算前两分钟,孙宇晨来了波骚操作,他转入2.19亿稳定币,从而成功避免被清算,同时还在当期买入4145个比特币和54153个以太坊,传为一时佳话。
我们先来看看DeFi平台的清算机制。
传统交易所的爆仓机制是即爆即卖,在达到清算线后会立即以低价挂入盘中开始进入成交程序,导致的结果就是双新低(价格在走低,挂单在砸盘),最终形成连环爆仓。
而DeFi平台的抵押物价值则需低于一定程度后才会触发清算,先是单子被挂出,允许搬砖者套利,直到平台价差与交易所价差被抹平。要注意的是,这个地方会存在延迟。
交易所是由电脑做市,而DeFi平台靠搬砖者做市。出现延迟就是自然的事,人工干不过电脑。这个出现的延迟,是有文章可做的。
由于借贷和抵押池是由真实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因此,搬砖者在套利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池枯竭的可能,此时无论还存在多大清单,都会滞留平台等待清算,而产生的影响,是不会传到交易所终端的。
孙所在的这个平台,当池内抵押率低于150%时,会触发恢复模式(RecoveryMode),将池内所有接近于清算线的仓位全部清算,直到池内抵押率重新恢复至150%,这会迫使所有人为避免清算持续补仓。
清算如何进行呢?根据仓位剩余抵押率大小依次清算,也就是说,需要排队!所有面临清算的人都将纳入清算队伍,但可能发生的是,清算还没结束,抵押池就恢复150%了。
孙的仓就是在这种千钧一发的情况下补的,最终没有被清算,据他说是提前两分钟补上的,如果未能及时补仓,百亿资产将瞬间化为泡影。
真的这么巧吗?其实圈子深处的人都心知肚明。监管盲区毕竟有监管盲点,“波场超级社区”的故事早被广为熟知。波场已经成立四年了,在圈内能动用的资源和关系自然不用多说。因此要想在某些细节层面做点手脚,能联想到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加上本人自带的广告效应,孙找的项目,可以说不想火都难;富人,很少愚蠢。
因此刚才提到的平台清算机制究竟能被如何利用,就请大家尽情发挥想象。DeFi的出现是区块链新时代诞生的重要标志,它重塑了人们对传统金融的观念,将传统金融直接与“去中心化”区分开。同时这也滋生了行业恶习,给那些“见光死”提供了温床,最后富人更富。
以上内容,作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好啦,本期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如果喜欢泡泡糖为您精选的内容,还请帮忙多多转发。那咱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