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的故事發展到這裡,出現了另一個具有關鍵性的地方習俗,那就是「對歌」。對歌的傳統,不僅歌聲要好,還要根據唱歌當時的景物與情感,即興作詞,這才是唱山歌的精神。山歌的內容多半是情歌。古代講究禮教,山歌似乎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古來仍有一些思想比較開放的文人學者,能有足夠的見識,發現民間的歌曲的價值。像是明朝的馮夢龍編輯過《山歌》,清朝曾經有人編輯過廣西的民歌集《粵風》等等。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曾發生過「歌謠運動」,大批學者自覺性的投入搜集各地民歌的活動。在台灣,則有史惟亮、許常惠以音樂學家的角度,長期進行台灣民歌的採集運動。所以,沈從文把「對歌」寫進《邊城》,一方面是湘西民俗的反應,一方面也是在回應古來文人對民間歌謠的興趣吧。
真正會唱山歌的人,能即興作詞,用各種身邊的景象事物,來比喻愛情。在這一集的情節中,我們會從爺爺口中得知,原來,翠翠的母親與父親,當年就是唱歌的能手呀!他們也是通過對歌來談戀愛的。唱著、唱著,就唱出了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