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这几天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湘潭大学的一个女生晚上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的时候,被一群流浪狗咬伤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标题党,看到当中的一段视频才知道真就是这么一个事儿。女生走着走着,就从一旁的草丛里窜出几条狗,女生害怕就开始拼命逃,这些狗也并没有离开,反倒是越来越多,追着女生不放,女生在奔逃的过程中两次摔倒,最后可能跑不动了,倒在那里。由于最后这段在监控的死角,又是夜间,加上草丛的遮挡,所以撕咬的过程并没有看到。不过从新闻的后续讲述中得知应该伤得不轻,正在医院治疗。
这个事儿说到底,其实就是流浪狗伤人事件。之所以在网络上被那么多人关注到,一来是因为发生在学校,二来是因为在大约半年前,校方曾经因为学校里的流浪狗这个隐患,而试图找到一些机构来进行“打狗”这样的一个措施,但是,最终这个计划只是停留在试图这个阶段,而没有真正实施。没有实施的原因不是以往我们想象的,为了省一笔开支,而是出于一些“爱心人士”的阻挠。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并不陌生,一方面学校里,尤其是大学校园,因为是开放式管理,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流浪狗、流浪猫,而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其他地方流浪的猫、狗可能没有太好的待遇,所以会比较凶,而大学里因为学生多,尤其是女生时不时会有一些自发的喂食,所以猫狗都不太怕人,并且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这些“爱心人士”,新闻里也常能见到一些人将一些运送猫狗的车辆强行拦下来,出于善心的解救。所以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常见。
但是这一次,这两个常见的事情,似乎没有得到我们常见的结果。这就有些尴尬了。女生在学校里被流浪狗攻击,从而受伤,从视频里她也只是正常行走,并没有做出什么挑衅的举动,你说她招谁惹谁了?学校这方面,本来人家是要组织“打狗”的,但是被阻止了,这当中我们说的“爱心人士”绝大多数我相信就是学校的同学们,当然也可能包含了一些社会力量,那你说学校冤不冤?另外,这些“爱心人士”错了吗?好像也没有,本着对于人类最好的朋友生命的考虑,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冷酷”的、“残忍”的打狗事件的发生。
那这件事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也是一则前不久的新闻,或者算是一个杜撰的小笑话吧。说的是有一个小学,老师正在给孩子讲课,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说要上厕所,老师说影响上课秩序,不准。结果呢,这个孩子就尿在了裤子上,回去之后家长大发雷霆,告到教育局,说这个老师违反人权,剥夺学生上厕所的权利,要严惩;接下来又有一天,老师上课的时候,又一个学生说要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没办法,批准了,结果学生不知怎么的在厕所里滑到摔伤了,这个时候家长又出来说了,老师在上课期间擅自让学生离开教室,导致学生受伤,老师和学校没有尽到监护义务,应该严惩。
当然这个事情比较极端,所以虽然说的是新闻,但是我总觉得更像是个段子。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和大学该不该驱逐流浪狗,甚至说的更严重一些,该不该消灭流浪狗其实是一样的。
然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走极端,尤其是当人们处于网络后面的时候,常常更加容易极端。一些新闻报道里头,什么高速阻拦贩卖爱犬之类的标题党就满天飞,当然有一点必须说明,如果是非正常渠道所捕获,甚至毒杀的有主的宠物,那肯定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但是往往我们看到的很多这些被拦下的车辆,他们也很无辜,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毕竟还是从正规渠道取得的,是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对于这些人来说,猪也好,狗也好,是自己的生意。当然我们可以从爱心角度出发,劝说人们不要吃狗肉,或者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等等,但是毕竟法律没有禁止,这个时候一棍子把所有这些人都贴上“没有爱心”、“残酷”、“黑心”之类的标签,至少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吧。
我想,这个湘潭大学当初之所以没有坚定地执行之前的计划,这当中也有着这样的担忧,毕竟我们总是说这么一句话,叫做“民意不可违,民心可用”。只是很少有人想到另一句话,那就是“书生误国,民心误国”。
在晚清的时候,很著名的八国联军事件,其实差不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要知道当时晚清慈禧老佛爷之前已经打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是各种惨败,当时的军事实力很明显是谁都知道打不过,但是这一次却是清朝政府主动宣战,还不是之前的鸦片战争是被动防御,或者甲午海战属于落入人家的伏击,就是因为当时全国上下的义和团搞事情,就有所谓的主战派觉得好啊,之前大家不团结,这下子好了,民心可用了,结果到最后骑虎难下把人家各国领事都弄到了紫禁城里,没办法,人家军舰就在家门口停着,不拉几个大人物进来,怕人家直接开炮。但还没打起来,慈禧老佛爷一看就知道没法打,直接带着小皇帝跑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这个流浪狗攻击人的事儿上头来,其实要说的是什么,不是爱心不爱心,或者学校处置是否得当,也不是说人就比狗重要之类。今天想说的,其实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表面上的“民意”或者“爱心”是真实的嘛?
如果在当时,学校处置这件事的计划出来,遇到阻碍之后,既然有这么些人有这样的“爱心”,那么停止“打狗”没问题,那这些人既然不同意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是否能够针对这个隐患成立一个委员会或者小组,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对这些狗负责?最简单的就是这些狗都集中起来,给打个标签,哪几个人负责哪条狗,那么接下来这条狗就交给这些人喂食,这些狗出了什么问题,处理也好赔偿也好,就交给这些人来负主要的责任。
我相信,真的这么一来,那么一大半的人就不干了。
好像现在马路上你还是能看到很多没有及时清理的狗的粪便,当然是少数情况,但是依旧有这样的宠物的主人,一方面觉得自己很有爱心,一方面不愿意对自己的宠物负起最基本的责任。如果说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话,那么我想如果要征求民意的话,这部分人的民意就是没有用的,或者说他们没有对这件事投票来发表意见的权利。
最终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是要想办法妥善解决,毕竟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不去谈人与动物谁更重要,更多的其实是两害取其轻,如果有更好的办法,那么自然最好,如果既没有更好的办法,又一味只是表达观点,而没有站出来做出实际的行动,那么这样的观点,其实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2018.05.03
王择成
By 择成有声这几天看到这么一则新闻,湘潭大学的一个女生晚上一个人在校园里溜达的时候,被一群流浪狗咬伤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标题党,看到当中的一段视频才知道真就是这么一个事儿。女生走着走着,就从一旁的草丛里窜出几条狗,女生害怕就开始拼命逃,这些狗也并没有离开,反倒是越来越多,追着女生不放,女生在奔逃的过程中两次摔倒,最后可能跑不动了,倒在那里。由于最后这段在监控的死角,又是夜间,加上草丛的遮挡,所以撕咬的过程并没有看到。不过从新闻的后续讲述中得知应该伤得不轻,正在医院治疗。
这个事儿说到底,其实就是流浪狗伤人事件。之所以在网络上被那么多人关注到,一来是因为发生在学校,二来是因为在大约半年前,校方曾经因为学校里的流浪狗这个隐患,而试图找到一些机构来进行“打狗”这样的一个措施,但是,最终这个计划只是停留在试图这个阶段,而没有真正实施。没有实施的原因不是以往我们想象的,为了省一笔开支,而是出于一些“爱心人士”的阻挠。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并不陌生,一方面学校里,尤其是大学校园,因为是开放式管理,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流浪狗、流浪猫,而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其他地方流浪的猫、狗可能没有太好的待遇,所以会比较凶,而大学里因为学生多,尤其是女生时不时会有一些自发的喂食,所以猫狗都不太怕人,并且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这些“爱心人士”,新闻里也常能见到一些人将一些运送猫狗的车辆强行拦下来,出于善心的解救。所以这两种情况都比较常见。
但是这一次,这两个常见的事情,似乎没有得到我们常见的结果。这就有些尴尬了。女生在学校里被流浪狗攻击,从而受伤,从视频里她也只是正常行走,并没有做出什么挑衅的举动,你说她招谁惹谁了?学校这方面,本来人家是要组织“打狗”的,但是被阻止了,这当中我们说的“爱心人士”绝大多数我相信就是学校的同学们,当然也可能包含了一些社会力量,那你说学校冤不冤?另外,这些“爱心人士”错了吗?好像也没有,本着对于人类最好的朋友生命的考虑,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冷酷”的、“残忍”的打狗事件的发生。
那这件事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也是一则前不久的新闻,或者算是一个杜撰的小笑话吧。说的是有一个小学,老师正在给孩子讲课,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说要上厕所,老师说影响上课秩序,不准。结果呢,这个孩子就尿在了裤子上,回去之后家长大发雷霆,告到教育局,说这个老师违反人权,剥夺学生上厕所的权利,要严惩;接下来又有一天,老师上课的时候,又一个学生说要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没办法,批准了,结果学生不知怎么的在厕所里滑到摔伤了,这个时候家长又出来说了,老师在上课期间擅自让学生离开教室,导致学生受伤,老师和学校没有尽到监护义务,应该严惩。
当然这个事情比较极端,所以虽然说的是新闻,但是我总觉得更像是个段子。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和大学该不该驱逐流浪狗,甚至说的更严重一些,该不该消灭流浪狗其实是一样的。
然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走极端,尤其是当人们处于网络后面的时候,常常更加容易极端。一些新闻报道里头,什么高速阻拦贩卖爱犬之类的标题党就满天飞,当然有一点必须说明,如果是非正常渠道所捕获,甚至毒杀的有主的宠物,那肯定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但是往往我们看到的很多这些被拦下的车辆,他们也很无辜,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毕竟还是从正规渠道取得的,是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对于这些人来说,猪也好,狗也好,是自己的生意。当然我们可以从爱心角度出发,劝说人们不要吃狗肉,或者宣传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等等,但是毕竟法律没有禁止,这个时候一棍子把所有这些人都贴上“没有爱心”、“残酷”、“黑心”之类的标签,至少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吧。
我想,这个湘潭大学当初之所以没有坚定地执行之前的计划,这当中也有着这样的担忧,毕竟我们总是说这么一句话,叫做“民意不可违,民心可用”。只是很少有人想到另一句话,那就是“书生误国,民心误国”。
在晚清的时候,很著名的八国联军事件,其实差不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要知道当时晚清慈禧老佛爷之前已经打过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是各种惨败,当时的军事实力很明显是谁都知道打不过,但是这一次却是清朝政府主动宣战,还不是之前的鸦片战争是被动防御,或者甲午海战属于落入人家的伏击,就是因为当时全国上下的义和团搞事情,就有所谓的主战派觉得好啊,之前大家不团结,这下子好了,民心可用了,结果到最后骑虎难下把人家各国领事都弄到了紫禁城里,没办法,人家军舰就在家门口停着,不拉几个大人物进来,怕人家直接开炮。但还没打起来,慈禧老佛爷一看就知道没法打,直接带着小皇帝跑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这个流浪狗攻击人的事儿上头来,其实要说的是什么,不是爱心不爱心,或者学校处置是否得当,也不是说人就比狗重要之类。今天想说的,其实是我们看到的这些表面上的“民意”或者“爱心”是真实的嘛?
如果在当时,学校处置这件事的计划出来,遇到阻碍之后,既然有这么些人有这样的“爱心”,那么停止“打狗”没问题,那这些人既然不同意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是否能够针对这个隐患成立一个委员会或者小组,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对这些狗负责?最简单的就是这些狗都集中起来,给打个标签,哪几个人负责哪条狗,那么接下来这条狗就交给这些人喂食,这些狗出了什么问题,处理也好赔偿也好,就交给这些人来负主要的责任。
我相信,真的这么一来,那么一大半的人就不干了。
好像现在马路上你还是能看到很多没有及时清理的狗的粪便,当然是少数情况,但是依旧有这样的宠物的主人,一方面觉得自己很有爱心,一方面不愿意对自己的宠物负起最基本的责任。如果说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话,那么我想如果要征求民意的话,这部分人的民意就是没有用的,或者说他们没有对这件事投票来发表意见的权利。
最终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是要想办法妥善解决,毕竟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不去谈人与动物谁更重要,更多的其实是两害取其轻,如果有更好的办法,那么自然最好,如果既没有更好的办法,又一味只是表达观点,而没有站出来做出实际的行动,那么这样的观点,其实听听就好,不必当真。
2018.05.03
王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