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的XX杂货铺

第34期 社交时代无社交


Listen Later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期间,每天刷屏的内容自然也都离不开世界杯的话题,但我敢打赌,这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种伪球迷。真正的球迷世界几大足球联赛至少是不会错过的,而伪球迷其实除了几个超级球星之外,认不得几个人。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刷屏席卷进来。


不单单是世界杯期间,在平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基本上平均5-7天会有一个刷屏的事件出现,从街边的随手拍摄,到特朗普又一次变脸,反正就是总得找一些“公共事件”,实在找不到绝大部分人都感兴趣的事情,那就会有些小游戏、小测试,明星八卦或者电影电视……总之,隔三差五来这么一回。这大概也是一种现代人寻找彼此之间链接的方式。然后就顺利地被一些商家、媒体拿来变成阅读量、粉丝数、转化率……


这当然无可厚非,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习惯,也是新的工具。当然大部分人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只是被裹挟在这样的一种潜移默化当中。但是,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被这些接二连三的“热点”喂食的?可能有人并不觉得,但其实这里头有很多无奈。个人也好,商家也好,一方面不断制造热点,不然吸引不到眼球;另一方面不断耗费时间和尽力去获取一个又一个的热点,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和更多的链接到一起。


自从最早有了Facebook,然后国内出现了微博,再接下来微信朋友圈,从公众化到私人化。社交软件也是从最早的平台社交,到之后的熟人之间的社交软件,然后再有回到陌生人的社交软件,看似好像在往回退,但是你会发现其实退不回去。因为使用习惯,因为圈子的形成,在一开始这个互联网的拿来主义让人很庆幸,因为能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但是接下来问题马上就来了,这一个又一个的圈子迅速地固化,越来越难以流动,难以打破。


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联网时代提供了这个工具,并且不断完善这个工具,没多久大数据就来了,再接下来各种算法出来了,商家为你推荐过往你搜索过的类似产品,社交软件为你推荐有差不多习惯的人。这一方面固然是好,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懒人推动科技么。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被“惯坏了的”习惯,也越来越限制了人群的多样性。想要突破一种生活习惯,或者某一个圈子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人们谈及知识的盲点,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和海量信息,可以说全方位地覆盖了所有人的盲点,但与此同时,也筑起了一道围墙,把一个个差不多的人圈在里头,而这道围墙外面的世界,似乎是这群人并不关心的,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这些人根本就不再知道有除了这道墙以外的其他世界。


就好像电影《分歧者》差不多,所不一样的是,电影里被围墙围堵的世界,是被监控或者操纵的,但是现实里,这道虚拟的围墙外头并没有谁来注视你,因为他们在其他一个个自己的围墙里头,他们可能知道有异世界的存在,但是对不起,没有路径,没有选择,因为你完全不了解那个世界的真实状况是什么样的。从媒体上,从网络上,好像一年年不断增加的艺考生一样,娱乐业发达,这些考生也未必想要成为明星,他们向往的也许更多的是那种所谓“自由”的生活状态,但那是真实的状态吗?


过去,如果说是模糊查询,常常要撞运气,那么现在就是精准查询,搜一个是一个,问题是,你不知道你要输入的关键词是什么了。


这样的一个社交化的时代,认得一个人太容易,想要走进一个人太难。因为社交软件所提供的永远是经过掩饰过后的信息,你看到的只是屏幕,但是背后的那个人在哪里,有极端的人说“也许和你打字聊天的是一只狗”这个有些极端,不过你看到的也许是各种滤镜和效果叠加出来的照片头像,你了解的也很可能只是一个人最常呈现在世界面前的一个面具,或者是各种流行和过时的套路。不说是一条狗吧,至少不用多少时候,ai肯定能做到“完美”。


网络是一个工具,效果掌握使用者的手里,但是潜移默化的时代的影响力,这个背景之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藩篱,这种文化,更像是一个无法逃脱的绞肉机,不管早晚,你都会被卷到里头去。这个时代之下的社交肯定还会有,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化,但是相信我们往回看,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恐怕只会越来越少,那种无所事事的相处,让交流者之间彼此看烦了待烦了,又从这种烦里头看出好来的社交,大概不会再有了。


2018.06.21录制


王择成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有态度的XX杂货铺By 择成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