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25, 2012第九集–紙中樂21 minutesPlay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moreShareView all episodesBy RTHK.HK511 ratingsNovember 25, 2012第九集–紙中樂21 minutesPlay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moreMore shows like 香港故事 - 民間博物館View all晨早新聞天地42 ListenersHong Kong Today42 Listeners香港電台:香港老花鏡5 Listeners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104 Listeners香港電台:中華五千年39 Listeners財經華爾街5 Listeners財金百科0 Listeners講東講西119 ListenersMoney Talk4 Listeners午間新聞天地2 Listeners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
November 25, 2012第九集–紙中樂21 minutesPlay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more
紙,除了以書本的形式承傳知識,亦可以不同形式,記錄社會文化的演變。 本地陶藝家李慧嫻於2000年以紙紥祭品作展覽,原意是在展覽中批判消費文化,展覽完結後。李慧嫻自言『自投羅網』,不斷收集紙鞋,至今超過五百對,成為一個不智的消費者。李慧嫻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去欣賞這種傳統民間工藝,認為紙製品模仿生活用品,藏品無形中紀錄了香港這十二年的潮流文化。 修讀設計出身的吳文正於十五、六年前開始收藏戰前時期的包裝紙盒,尤其鍾情於中成藥紙盒。藥物關乎用者人身安全,必須標榜商譽,吳文正表示不少藥廠以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