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 先知至----认识正知正见

第七周 第五天 善十一之正念


Listen Later

欢迎关注V公众号『梦心理工作坊』

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善十一和随烦恼根本烦恼,就像硬币的两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搭档。

1善十一中的“信”,对应随烦恼中的“不信”和根本烦恼中的”疑“。

2善十一中的“精进”,对应随烦恼中的“懈怠”。

3善十一中的“无惭”,对应随烦恼中的“惭”。

4善十一中的“无愧”,对应随烦恼中的“愧”。

5善十一中的“无贪”,对应根本烦恼中的“贪”。

6善十一中的“无嗔”,对应根本烦恼中的“嗔”。

7善十一中的“无痴”,对应根本烦恼中的“痴”。

8善十一中的“轻安”,对应随烦恼中的“昏沉、散乱、掉举”。

9善十一中的“不放逸”,对应随烦恼中的“放逸”。

10善十一中的“行舍”,对应随烦恼中的“不正知”和根本烦恼中的”不正见”。

11善十一中的“不害”,对应随烦恼中的“失念”。

八正道中的正念,更多的是让我们坚定坚强善十一的心念,就如光和阴影总是相生相伴,光面强大了,阴影面就小了。但你千万别想着说不要阴影面,没有阴影也就没有光明。这也是太极阴阳的道理。

所谓接纳,也就是让我们认识到真相,我们的意识中,善和恶是相对而生的同胞。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情绪无法控制,但可以疏导转化。

我们在学习《八识规矩颂》的时候,知道修行的目的是转识成智,也就是转念化智。转的就是阴和阳。

当我们被阴影笼罩的时候,一转念,一翻转就是光明。而不是拼命和阴影做战,把自己束缚在阴影中无法解脱。

烦恼即菩提,消灭烦恼也就消灭了菩提,翻过了烦恼背面就是菩提。

《永嘉大师证道歌》所云“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说的就是这意思。拼命不要有而求一个空也是病得不轻,就像为了怕淹水而去投火一样。怕溺水,学会游泳,学会转念,不用去投火啊。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格物 先知至----认识正知正见By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