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山野,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走进户外,我们怎样做才能降低对山林的影响?户外徒步一整天如何吃上一口“热”的?果皮丢弃在自然真的可以自行降解吗?排泄物应如何正确处理?......
本期节目来自422地球日自然之友的视频号直播,邀请到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认证讲师蚊子和山竹,户外爱好者水獭一起聊聊山野中的“无痕”行动,分享“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适当的处理垃圾”的LNT七大原则和户外故事。
山野不是游乐场,让我们共同学习成为自然真正需要的“客人”。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
蚊子(一辈子的无痕山林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山竹(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水獭(户外爱好者,无痕山林萌新)
主持人:狸花猫,自然之友传播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关于嘉宾的三个关键词;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
03:00 地球日活动介绍
5月11日北京清香活动,欢迎扫码报名:
04:50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关注户外垃圾的现状,从而去了解无痕山林的七个原则
05:30 蚊子的三个关键词:驴友、教育者、环境教育从业者
07:25 环境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vs 自然教育(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改善自己)
08:15 山竹的三个关键词:生活教育、自然艺术、全人发展
08:50 教育的本质是善意的影响
09:55 自然艺术是近几年的工作手法,用好玩的方式去接触、探索自然
10:35 全人发展:不论做什么,都希望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这三个关系都能整全的发展
11:35 “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博物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和场景下,定义可能是有所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如何在享受资源的同时尽到义务和责任。
14:10 水獭的三个关键词:好奇宝宝、冒险家、大自然的学生
在户外曾遇到过的不文明、对环境不友善的现象
17:50 山竹:4月21日的清香行动,单程 2.5km 清出 3.79 公斤的垃圾——基本都是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产生的,比如塑料瓶、橘子皮、纸巾
19:10 有些人可能羞于被人看见自己扔垃圾,所以把垃圾扔在一些更隐蔽和陡峭的位置,让垃圾捡拾变得更困难
21:30 蚊子:上周在深圳的城市公园捡垃圾,灌木丛中的垃圾比开阔位置的要更多
22:35 孩子把手绢当成一次性的,用完即弃
23:50 一位00后男生满脸疑惑,问大家拿在手里的是什么?——其实是手绢
27:45 习惯的代价
28:55 水獭:幼儿园里有手帕,但家里就不一定
29:50 东灵山下山路上的废弃缆车亭里堆积成山的垃圾(很大一部分是自热火锅、自热米饭)
寒冷天气在户外活动,除了自热食品,有哪些更好的“热” 的选择?
31:20 自热食品的尴尬处境:别人已经吃完了,你可能还在等饭熟
35:00 蚊子:焖烧杯、带自热包的饭盒、带电池的保温盒
38:00 零废弃、无痕山林,并不是一点垃圾都不产生,而是让自己在自然里留的“痕”越来越小
39:50 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做得到才能持续做
41:10 无痕深林小组成立的时间
对无痕山林七大原则中印象最深的一条
44:15 蚊子:为什么要把垃圾留在户外?
47:00 关于【原则三:适当的处理垃圾】:垃圾问题就像硬币的另一面——可能上一刻还是我们的必需品,但下一个刻就因为无用而变成了“垃圾”
48:10 跟“一次性”习惯有关——“用过了就是废弃的,就不再被需要了,就成为垃圾了”这似乎是一个误区
49:35 正确处理排泄物:像猫一样挖茅洞,盖上底层土,然后拿一根棍子搅一搅
53:20 水獭:【原则六:尊重野生动植物】;不投喂
56:20 狸花猫:求“偶遇野生动物”,并不值得被鼓励
57:40 使用闪光灯拍摄虫子会影响他们吗?
57:55 山竹:尊重虫子的生活节律,观察就可以,未必一定要使用相机;在一定要使用的情况下,用弱光
1:00:05 山竹:【原则一: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如果再增加一条无痕山林的原则,你想增加什么?
1:08:00山竹:在第一条之前再加一条【出发之前想想,自己去山林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1:12:50水獭:【谨慎地分享自己的活动、位置】避免暴露珍稀物种
1:16:40蚊子:在行前准备之前,做一下心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需求
1:17:40地球日活动:京西林场为野生动物挖饮水点——因曾经的采矿导致地表水流失,很多野生动物可能是因缺水而死
1:20:50上海小组之前也为蛙类挖过饮水池
洗涤剂、洗手液是不环保的吗?
1:23:15蚊子:不能直接评价一款产品是否环保,只能看日常的选择是否更无痕、对自然的冲击更小,比如可以尽量选择天然的,做饭时使用更少的油等
对 Ai 工具的使用态度
1:28:55蚊子:Ai只是工具,可以提供线索,但内容真伪还需要自己去判断;同一个问题向多个Ai工具提问
自然爱好者从哪些渠道获得不错的信息来学习?
1:30:10水獭:喜欢动物学的话,可以看下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单
1:31:50 蚊子:参与实践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参加不同机构的志愿者行动——猫盟的红外相机架设 、山水的传粉昆虫调查、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鸟撞、湿地物种调查等
如果在城市里遇到黄鼠狼怎么办?——在城市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1:33:42山竹:互不打扰、保持尊重。在不知道影响是什么的时候,就少做或者不做
1:37:30 从黄鼠狼的视角:在城市里看见“看见黄鼠狼的人”该怎么办?
1:38:12 蚊子:平常心,看看它,享受两个生命的偶遇瞬间。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对一般不会危害到我们的安全
1:40:05 山竹:不要轻易“领养”野生动物,刺猬身上可能有寄生虫。做到“三不”——不触碰、不投喂、不靠近
最后,分享一句话大家
1:43:30 水獭: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1:44:20 山竹:“无痕”不止在山林, 还有每日的生活点滴里
1:45:35 蚊子:再小的山也是一个绿色的涟漪,大自然会收到它们。希望大家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关注自然之友,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1:49:3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无痕山林:
Leave No Trace,简称LNT 。旨在推动尊重和最小冲击为核心的户外环保理念,引导人们如何负责任地享受自然。
自然之友无痕山林小组:
2015年12月26日,自然之友时任理事长杨东平先生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小组正式成立授旗。
无痕山林七原则:
1.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2.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3.适当的处理垃圾
4.保持环境原有风貌
5.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
6.尊重野外动植物
7.考量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LNT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 Leave What You Find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Respect Wildlife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猫洞:
用20厘米深的猫洞来处理排泄物。猫洞地点应距离野营地、水源、步道至少60米远。完事后掩盖猫洞并尽量恢复原状。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山野,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走进户外,我们怎样做才能降低对山林的影响?户外徒步一整天如何吃上一口“热”的?果皮丢弃在自然真的可以自行降解吗?排泄物应如何正确处理?......
本期节目来自422地球日自然之友的视频号直播,邀请到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认证讲师蚊子和山竹,户外爱好者水獭一起聊聊山野中的“无痕”行动,分享“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适当的处理垃圾”的LNT七大原则和户外故事。
山野不是游乐场,让我们共同学习成为自然真正需要的“客人”。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一起守护大自然。
/ 本期团队 /
嘉宾:
蚊子(一辈子的无痕山林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山竹(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高级讲师)
水獭(户外爱好者,无痕山林萌新)
主持人:狸花猫,自然之友传播负责人
节目制作:犀牛
音频剪辑:Jordy,犀牛
播客Logo及封面设计:李十字儿,犀牛
特别致谢:晓雨
/ 本期 shownotes /
关于嘉宾的三个关键词;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
03:00 地球日活动介绍
5月11日北京清香活动,欢迎扫码报名:
04:50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关注户外垃圾的现状,从而去了解无痕山林的七个原则
05:30 蚊子的三个关键词:驴友、教育者、环境教育从业者
07:25 环境教育(环境问题的解决)vs 自然教育(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改善自己)
08:15 山竹的三个关键词:生活教育、自然艺术、全人发展
08:50 教育的本质是善意的影响
09:55 自然艺术是近几年的工作手法,用好玩的方式去接触、探索自然
10:35 全人发展:不论做什么,都希望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这三个关系都能整全的发展
11:35 “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博物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和场景下,定义可能是有所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去思考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如何在享受资源的同时尽到义务和责任。
14:10 水獭的三个关键词:好奇宝宝、冒险家、大自然的学生
在户外曾遇到过的不文明、对环境不友善的现象
17:50 山竹:4月21日的清香行动,单程 2.5km 清出 3.79 公斤的垃圾——基本都是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产生的,比如塑料瓶、橘子皮、纸巾
19:10 有些人可能羞于被人看见自己扔垃圾,所以把垃圾扔在一些更隐蔽和陡峭的位置,让垃圾捡拾变得更困难
21:30 蚊子:上周在深圳的城市公园捡垃圾,灌木丛中的垃圾比开阔位置的要更多
22:35 孩子把手绢当成一次性的,用完即弃
23:50 一位00后男生满脸疑惑,问大家拿在手里的是什么?——其实是手绢
27:45 习惯的代价
28:55 水獭:幼儿园里有手帕,但家里就不一定
29:50 东灵山下山路上的废弃缆车亭里堆积成山的垃圾(很大一部分是自热火锅、自热米饭)
寒冷天气在户外活动,除了自热食品,有哪些更好的“热” 的选择?
31:20 自热食品的尴尬处境:别人已经吃完了,你可能还在等饭熟
35:00 蚊子:焖烧杯、带自热包的饭盒、带电池的保温盒
38:00 零废弃、无痕山林,并不是一点垃圾都不产生,而是让自己在自然里留的“痕”越来越小
39:50 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有做得到才能持续做
41:10 无痕深林小组成立的时间
对无痕山林七大原则中印象最深的一条
44:15 蚊子:为什么要把垃圾留在户外?
47:00 关于【原则三:适当的处理垃圾】:垃圾问题就像硬币的另一面——可能上一刻还是我们的必需品,但下一个刻就因为无用而变成了“垃圾”
48:10 跟“一次性”习惯有关——“用过了就是废弃的,就不再被需要了,就成为垃圾了”这似乎是一个误区
49:35 正确处理排泄物:像猫一样挖茅洞,盖上底层土,然后拿一根棍子搅一搅
53:20 水獭:【原则六:尊重野生动植物】;不投喂
56:20 狸花猫:求“偶遇野生动物”,并不值得被鼓励
57:40 使用闪光灯拍摄虫子会影响他们吗?
57:55 山竹:尊重虫子的生活节律,观察就可以,未必一定要使用相机;在一定要使用的情况下,用弱光
1:00:05 山竹:【原则一: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如果再增加一条无痕山林的原则,你想增加什么?
1:08:00山竹:在第一条之前再加一条【出发之前想想,自己去山林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1:12:50水獭:【谨慎地分享自己的活动、位置】避免暴露珍稀物种
1:16:40蚊子:在行前准备之前,做一下心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需求
1:17:40地球日活动:京西林场为野生动物挖饮水点——因曾经的采矿导致地表水流失,很多野生动物可能是因缺水而死
1:20:50上海小组之前也为蛙类挖过饮水池
洗涤剂、洗手液是不环保的吗?
1:23:15蚊子:不能直接评价一款产品是否环保,只能看日常的选择是否更无痕、对自然的冲击更小,比如可以尽量选择天然的,做饭时使用更少的油等
对 Ai 工具的使用态度
1:28:55蚊子:Ai只是工具,可以提供线索,但内容真伪还需要自己去判断;同一个问题向多个Ai工具提问
自然爱好者从哪些渠道获得不错的信息来学习?
1:30:10水獭:喜欢动物学的话,可以看下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单
1:31:50 蚊子:参与实践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参加不同机构的志愿者行动——猫盟的红外相机架设 、山水的传粉昆虫调查、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鸟撞、湿地物种调查等
如果在城市里遇到黄鼠狼怎么办?——在城市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1:33:42山竹:互不打扰、保持尊重。在不知道影响是什么的时候,就少做或者不做
1:37:30 从黄鼠狼的视角:在城市里看见“看见黄鼠狼的人”该怎么办?
1:38:12 蚊子:平常心,看看它,享受两个生命的偶遇瞬间。城市里的野生动物对一般不会危害到我们的安全
1:40:05 山竹:不要轻易“领养”野生动物,刺猬身上可能有寄生虫。做到“三不”——不触碰、不投喂、不靠近
最后,分享一句话大家
1:43:30 水獭: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1:44:20 山竹:“无痕”不止在山林, 还有每日的生活点滴里
1:45:35 蚊子:再小的山也是一个绿色的涟漪,大自然会收到它们。希望大家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关注自然之友,做大自然的合伙人
1:49:30 相信春风和种子的力量,欢迎关注「自然之友服务号」,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
下期再见 (=´∀`)人(´∀`=)
/ 播客中提及的资料 /
无痕山林:
Leave No Trace,简称LNT 。旨在推动尊重和最小冲击为核心的户外环保理念,引导人们如何负责任地享受自然。
自然之友无痕山林小组:
2015年12月26日,自然之友时任理事长杨东平先生为自然之友·无痕山林(LNT)小组正式成立授旗。
无痕山林七原则:
1.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2.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
3.适当的处理垃圾
4.保持环境原有风貌
5.减低用火对环境的冲击
6.尊重野外动植物
7.考量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LNT Principles and Action Guidelines: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4. Leave What You Find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6. Respect Wildlife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猫洞:
用20厘米深的猫洞来处理排泄物。猫洞地点应距离野营地、水源、步道至少60米远。完事后掩盖猫洞并尽量恢复原状。
/ 收听平台 /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收听、评论互动「就是现在」:小宇宙、喜马拉雅、Podcast、网易云音乐、豆瓣播客
/ 成为自然之友的月捐人,可持续地做公益 /
欢迎加入月捐,用每月小额但持续的捐赠形式,助力中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和自然之友一起守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