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ee的朗讀(佛法)

第四講(介紹根知與意知) 介紹根知的三緣


Listen Later


介紹根知的三緣



在此,我們以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來介紹三緣。正確的根知形成前,需要具備三緣──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這三緣有不同的作用,其中,「所緣緣」的作用 是使認知具境相。例如:鬧鐘是緣著鬧鐘眼根知的所緣緣,在眼根知上會顯現出鬧鐘 的相;眼根知上之所以會如此顯現,是因為鬧鐘是眼根知的所緣緣而導致的。


「增上緣」的作用是使認知具備執持境的能力 (使認知能夠執持境)。「等無間 緣」的作用是使它成為認知。當我們在說「緣著鬧鐘的眼根知」時,其實這句話裡就 包含了三緣的作用。何謂「緣著鬧鐘的眼根知」?「緣著鬧鐘」表示這個認知上有顯 現鬧鐘的相;此外,這個認知能夠執持鬧鐘;而且它是緣著鬧鐘的某種認知。它之所 以能夠成為認知,這是等無間緣的作用;在成為認知時,那個認知上之所以能顯現鬧 鐘,這是所緣緣的作用;在顯現鬧鐘時之所以能執持鬧鐘,這是增上緣的作用。這三 緣都是眼根知的直接因。


所緣緣的「所緣」是指眼根知的對境、眼根知的所緣境;「緣」則是指那個所緣 境對於生起眼根知有幫助,這樣的因緣稱為「所緣緣」。


增上緣的「增上」,在藏文中有「主人」的意思。為什麼要為它取名為增上緣?首先,某種認知到底是根知還是意知,是增上緣在控制,而不是所緣緣在控制,也不 是等無間緣在控制。如果增上緣是具色根,它所生的認知就是根知;如果增上緣是意 根,它所生的認知就是意知。此外,認知能否執持某個境也是增上緣在控制。


等無間緣這個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等、無間、緣。其中,「等」是指相等、相 同;等無間緣與它所生起的認知都同屬認知。由此可知,只要是認知的等無間緣都是


認知──根知的等無間緣是認知,意知的等無間緣也是認知。雖然有些認知沒有所緣 緣,但只要是認知都要有增上緣與等無間緣;既然所有的認知都有等無間緣,而等無 間緣又必須是認知,就代表所有的認知形成之前,都需要有前一念的認知。「無間」 是指那個緣與其所生的認知之間沒有其他因緣介入,兩者是直接因與直接果的關係。 「緣」則是指這個因緣對於生起那個認知有幫助。


其實只要把「緣著鬧鐘的眼根知」這個例子想清楚,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特別強 調三緣。緣著鬧鐘的眼根知不是緣著杯子或柱子,而是緣著鬧鐘,這代表鬧鐘是它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緣──所緣緣;再者,這種認知之所以能緣著鬧鐘,這種能力是增 上緣給予它的;此外,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心法,那是等無間緣的力量。


以上是提到根知的三緣──根知的三緣都是根知的直接因。但根知的直接因不一 定是三緣任一,例如:形成眼根知需要增上緣──眼根,眼根是眼根知的直接因;如 果眼根是眼根知的直接因,眼根的無常是不是也是眼根知的直接因?是。那眼根的無 常是眼根知的三緣任一嗎?它是所緣緣嗎?不是。它是等無間緣嗎?不是。它是增上 緣嗎?應該也不是;因為眼根的無常不是眼根,這一點確定。所以眼根的無常是不是 眼根知的三緣任一?不是。


此外,形成眼根知的等無間緣,例如:想看鬧鐘的心,那個心是不是也有一個無 常?是。那個無常是等無間緣嗎?不是。是所緣緣嗎?不是。是增上緣嗎?也不是。 所以從這兩個例子應該可以清楚得知,形成眼根知的直接因不一定是三緣任一。


既然眼根知的直接因不一定是三緣任一,那在眼根知的眾多直接因當中,為什麼 要特別挑出所緣緣、增上緣、等無間緣這三緣?因為這三緣是形成眼根知最主要的三個因緣。為什麼?從認知取名的角度來看就知道了──緣著鬧鐘的眼根知,這個認知 就是從三緣來命名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john lee的朗讀(佛法)By lee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