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朗讀千家詩

第一百七十首 霜月 作者:李商隱


Listen Later

台語朗讀千家詩

古早話推廣協會

製作

王子龍引讀

第一百七十首

霜月

作者:李商隱

詩篇: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皆耐冷,月中霜裏鬦嬋娟。簡介:詩的特點在於即景寓情,因象寄興。能在平常題材中,用不平常的詞彙,創造高超優美的意境,也是特點。主題霜月是

深秋月夜景色,本當蕭肅冷寂。他卻借神話中,霜、月、冷艶特色,爭美競妍,妙筆生輝,堪稱是特點中特點。

「初聞征雁已無蟬」首句就用南飛雁群,揮別秋蟬,表示時光推移進入深秋。

第二句「百尺樓臺水接天。」居高臨下,在樓台所見水色,上接天空的景象,成為文字的背景。列隊南飛雁鳥,就透出一股寂寥蕭肅秋氣。

“青女”就是掌握降霜落雪女神,

“素娥”就是月宮仙子同時浮現,儼然地面覆蓋秋霜,秋月寒光四射。那種霜月交輝,寒氣迫人,更呈現秋夜玉潔冰清之美。

詩意到此以已臻境,結句不知如何收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鬦嬋娟。」輕而易舉迎刃而解。

甚至將秋月玉潔冰清之美,化實為虛,轉合執司霜降青女,與高處不勝寒的月宮仙子,彼此相互比鬥嬌美姿容!

冷艶、冷艶之至難怪李商隱受尊稱:開晚唐「冷艶」詩風先軀!

附記:早年與很多喜愛古詩朋友研究討論。有人提及此詩第三句末字,如果能把

「冷」改「寒」

豈不是更典雅。

沒錯,㨂字造句寒肯定比冷好。難道李商隱不會用嗎?不!只因

“寒”是平聲,

“冷”是仄聲,

詩用平聲起韻,第三句的韻腳,必定要用仄聲,否則?就變成「沒平沒仄」。這就是詩的韻律,平仄比選字更為重要。提供參考!

再來複誦一遍⋯千家詩,相研究

集思廣,共進修

讀詩快樂!

關鍵字:千家詩、閩南語、台語、詩詞、古早話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台語朗讀千家詩By 王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