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八卦艺术圈”第2期
东方梵高的自我放逐:徐渭(下)
按理说,“别人家小孩”的剧本应该是:应试,高中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老天好像中途偷换了徐渭的剧本。
徐渭十七岁参加本县童试,初级科考失败,第二年参加仍然失败,愤然上书提学官员,复试后成为县学增广生源,同年参加乡试落第,二十岁成为秀才,之后便是八次参加科举,八次落榜而归。
既然是少年天才,成年后不仅被称为“越中十子”,后来还凭借出色的文采获得胡宗宪的赏识和重用,这样一个人才,何以八试不中呢?或许这和徐渭放达不羁,清高桀骜的个性有关。
要想完成一篇出色的八股文,必须要“文意根于题,措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博、持律如诗严”,不得出离圣教语,不许有四书外的观点,必须符合对仗平仄……总之,应试人需要将自己限制在众多条条框框内,然后完成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而徐渭呢,是一个可以不把自己的金主爸爸兵部尚书放在眼里的人。刚成为胡宗宪幕僚时,徐渭整日衣衫不整,醉醺醺的出入其府上,更未建立什么功业。想要让这样的清高自傲的人约束自我,墨守成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屡有倭寇来犯,徐渭在38岁时正式成为胡宗宪的幕僚,投入抗倭斗争。
1558年,胡宗宪在舟山捕获被视为祥兆之物的白鹿,徐渭替他写了一篇《进白鹿表》随同白鹿一起送入京城,龙颜大悦,胡宗宪受到褒奖。徐渭一鼓作气又写了《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巩固了胡宗宪在朝廷的地位,也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徐渭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人,胡宗宪除了处处重用他,更出资为其建造私宅“酬学堂”。
《牡丹》明 徐渭 124.8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好景不长,严嵩被罢免。胡宗宪以“党严嵩集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后来在狱中自杀。
常说人生就是起起落落,但是徐渭的后半生似乎没有“起”只有“落”。害怕,穷困,绝望,徐渭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请人做好了棺材,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肉体的死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夏天,徐渭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杀计划,他用斧头猛敲自己的脑袋,用三寸长的铁钉插入耳朵,用锤击肾……“九死九生”,活下来了却是那么的痛苦。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我们上一期讲到的杀妻惨案。
徐渭因此被捕入狱七年,秀才名号被剥夺,生母大受刺激,第二年去世。
经友人斡旋,徐渭免去一死,万历元年(1573年)除夕出狱。晚年的徐渭靠卖书画和授课勉强度日,死时连完整的被褥都没有。在最后的数十年里,徐渭浸淫在文艺之中,传世至今著有时间的画作大多出自晚年。
明代画坛纷繁复杂,既有人追摹复古,竭力模仿唐宋古画,也有像徐渭这样破坏规矩者,大刀阔斧的推动文人写意画的发展。
徐渭自认书第一,诗第二,文章第三,画第四。他的画和他的为人一样,不拘小节,大鸣大放。他常常把一大摊一大摊的墨泼洒在纸上,再用毛笔涂抹。
《水墨葡萄图》中绘制了茂盛飘摇,果实累累的葡萄。徐渭以草书笔法作画,狂放有度,叶子、果实用淡墨加胶矾挥洒,酣畅淋漓,情意豁散。
左上角有徐渭自提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见于《徐文长集》卷十一。这首诗是徐渭作画时常写的诗作,精准的表现了他的晚景凄凉。徐渭的书法受米芾的影响,间架紧凑,运笔流畅,将胸中郁结书于笔端,笔笔雄健。
有窘迫,有不甘,有愤懑,更有长久的孤独。
《山水图》明 徐渭 15.8x47.4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山水图》中的山石坡陀,秋叶凋零,画中人在空荡荡的水域前独钓,远处颓然的山峦,毫无生气。
蒋勋说“他(徐渭)画的竹子、荷叶、葡萄和紫藤等等不同的花卉和植物,猛一看,只是糊里糊涂的一堆墨块和线条,可是看久了,就能发现他画的是什么。”这倒是像极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观看方式,近观什么都不是,远观才能洞悉画家描摹的物象。
《花竹》明 徐渭 337.6x103.5cm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竹》一图,集合了不同季节的十六种花,包括:竹、芭蕉、梅、兰、菊、牡丹、水仙、荷花、秋海棠、茶花、芙蓉、秋葵、石榴、萱花、绣球花。采用水墨双钩或没骨写意画法,是徐渭流传至今作品里的上作。
他的绘画风格,一方面可能与暴躁疯狂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宋代梁楷《泼墨仙人》一类的画有关,但是徐渭的作品更为大胆自由。
《写生册》明 徐渭 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画史上,提到徐渭就不得不提到他的cp陈淳。两人被称为“青藤白阳”,都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人物,又几乎是同辈人,难免被拿来比较。粗看都是恣意狂放的风格,实则仍有差异。谢稚柳总结道:“陈的精力所聚,在于秀美的风姿与疏宕的情趣,墨韵明静,而笔意也非常清发,粗中带细的描绘,法度仍然很谨严。因此,它的意境是亲切的,而徐的注意力,集中在情意的豁散,水墨泛滥,舞秃笔如丈八蛇矛,针对形象的描绘,也是一种可意会的神气。”也就是说,在大写意花鸟这一范畴下,陈淳继承了沈周等吴门画家的端丽秀美;徐渭则更加注重水墨挥洒之外的意气抒发,情感更加外露,抽象意味也更浓厚。
《荷花》明 徐渭141.7x37.2cm
徐渭笔下的物象充满奇崛、率真、躁动的新审美趣味。“游戏水墨”、“墨泼毫狂”等激烈的动态替代了“五日一水,十日一石”之类的悠然安逸。长久积压的不平之气压倒了昔日惯常的静谧典雅。
有人这样总结徐渭的一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婚姻,四处帮闲,五车学富,
六亲皆散,七年牢狱,八试不中,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古往今来,艺术圈有不少像徐渭这样的疯子奇人,该如何理解和看待他们呢?
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有一些人是透过一种滤镜看这个世界的,在这个滤镜的作用下,他们看到的世界有着更高的对比度和更高饱和度。因此他们一直是用一种更生动、更激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这种更加激烈的代价,很多时候不是由自己选择的。”
下一期,我们将讲述另一个疯子,朱耷。
图片及参考资料:
《中国美术史;明代卷》总主编:王朝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维基百科
知乎
本期节目由“比徐渭幸福的人” 撰写
配音:柳一尘
后期及技术支持:小岩
BGM:
1.千年破晓 -《故梦》
2. 黎允文 -《凤鸣山之》
3. 林海 - 《无邪》
4. 小龙龙 - 《一蓑烟雨》
5
22 ratings
“八卦艺术圈”第2期
东方梵高的自我放逐:徐渭(下)
按理说,“别人家小孩”的剧本应该是:应试,高中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老天好像中途偷换了徐渭的剧本。
徐渭十七岁参加本县童试,初级科考失败,第二年参加仍然失败,愤然上书提学官员,复试后成为县学增广生源,同年参加乡试落第,二十岁成为秀才,之后便是八次参加科举,八次落榜而归。
既然是少年天才,成年后不仅被称为“越中十子”,后来还凭借出色的文采获得胡宗宪的赏识和重用,这样一个人才,何以八试不中呢?或许这和徐渭放达不羁,清高桀骜的个性有关。
要想完成一篇出色的八股文,必须要“文意根于题,措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博、持律如诗严”,不得出离圣教语,不许有四书外的观点,必须符合对仗平仄……总之,应试人需要将自己限制在众多条条框框内,然后完成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而徐渭呢,是一个可以不把自己的金主爸爸兵部尚书放在眼里的人。刚成为胡宗宪幕僚时,徐渭整日衣衫不整,醉醺醺的出入其府上,更未建立什么功业。想要让这样的清高自傲的人约束自我,墨守成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屡有倭寇来犯,徐渭在38岁时正式成为胡宗宪的幕僚,投入抗倭斗争。
1558年,胡宗宪在舟山捕获被视为祥兆之物的白鹿,徐渭替他写了一篇《进白鹿表》随同白鹿一起送入京城,龙颜大悦,胡宗宪受到褒奖。徐渭一鼓作气又写了《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巩固了胡宗宪在朝廷的地位,也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徐渭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人,胡宗宪除了处处重用他,更出资为其建造私宅“酬学堂”。
《牡丹》明 徐渭 124.8x3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好景不长,严嵩被罢免。胡宗宪以“党严嵩集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后来在狱中自杀。
常说人生就是起起落落,但是徐渭的后半生似乎没有“起”只有“落”。害怕,穷困,绝望,徐渭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请人做好了棺材,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肉体的死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夏天,徐渭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杀计划,他用斧头猛敲自己的脑袋,用三寸长的铁钉插入耳朵,用锤击肾……“九死九生”,活下来了却是那么的痛苦。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我们上一期讲到的杀妻惨案。
徐渭因此被捕入狱七年,秀才名号被剥夺,生母大受刺激,第二年去世。
经友人斡旋,徐渭免去一死,万历元年(1573年)除夕出狱。晚年的徐渭靠卖书画和授课勉强度日,死时连完整的被褥都没有。在最后的数十年里,徐渭浸淫在文艺之中,传世至今著有时间的画作大多出自晚年。
明代画坛纷繁复杂,既有人追摹复古,竭力模仿唐宋古画,也有像徐渭这样破坏规矩者,大刀阔斧的推动文人写意画的发展。
徐渭自认书第一,诗第二,文章第三,画第四。他的画和他的为人一样,不拘小节,大鸣大放。他常常把一大摊一大摊的墨泼洒在纸上,再用毛笔涂抹。
《水墨葡萄图》中绘制了茂盛飘摇,果实累累的葡萄。徐渭以草书笔法作画,狂放有度,叶子、果实用淡墨加胶矾挥洒,酣畅淋漓,情意豁散。
左上角有徐渭自提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见于《徐文长集》卷十一。这首诗是徐渭作画时常写的诗作,精准的表现了他的晚景凄凉。徐渭的书法受米芾的影响,间架紧凑,运笔流畅,将胸中郁结书于笔端,笔笔雄健。
有窘迫,有不甘,有愤懑,更有长久的孤独。
《山水图》明 徐渭 15.8x47.4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山水图》中的山石坡陀,秋叶凋零,画中人在空荡荡的水域前独钓,远处颓然的山峦,毫无生气。
蒋勋说“他(徐渭)画的竹子、荷叶、葡萄和紫藤等等不同的花卉和植物,猛一看,只是糊里糊涂的一堆墨块和线条,可是看久了,就能发现他画的是什么。”这倒是像极了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观看方式,近观什么都不是,远观才能洞悉画家描摹的物象。
《花竹》明 徐渭 337.6x103.5cm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竹》一图,集合了不同季节的十六种花,包括:竹、芭蕉、梅、兰、菊、牡丹、水仙、荷花、秋海棠、茶花、芙蓉、秋葵、石榴、萱花、绣球花。采用水墨双钩或没骨写意画法,是徐渭流传至今作品里的上作。
他的绘画风格,一方面可能与暴躁疯狂的个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宋代梁楷《泼墨仙人》一类的画有关,但是徐渭的作品更为大胆自由。
《写生册》明 徐渭 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画史上,提到徐渭就不得不提到他的cp陈淳。两人被称为“青藤白阳”,都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人物,又几乎是同辈人,难免被拿来比较。粗看都是恣意狂放的风格,实则仍有差异。谢稚柳总结道:“陈的精力所聚,在于秀美的风姿与疏宕的情趣,墨韵明静,而笔意也非常清发,粗中带细的描绘,法度仍然很谨严。因此,它的意境是亲切的,而徐的注意力,集中在情意的豁散,水墨泛滥,舞秃笔如丈八蛇矛,针对形象的描绘,也是一种可意会的神气。”也就是说,在大写意花鸟这一范畴下,陈淳继承了沈周等吴门画家的端丽秀美;徐渭则更加注重水墨挥洒之外的意气抒发,情感更加外露,抽象意味也更浓厚。
《荷花》明 徐渭141.7x37.2cm
徐渭笔下的物象充满奇崛、率真、躁动的新审美趣味。“游戏水墨”、“墨泼毫狂”等激烈的动态替代了“五日一水,十日一石”之类的悠然安逸。长久积压的不平之气压倒了昔日惯常的静谧典雅。
有人这样总结徐渭的一生: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婚姻,四处帮闲,五车学富,
六亲皆散,七年牢狱,八试不中,九番自杀,十堪嗟叹!
古往今来,艺术圈有不少像徐渭这样的疯子奇人,该如何理解和看待他们呢?
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有一些人是透过一种滤镜看这个世界的,在这个滤镜的作用下,他们看到的世界有着更高的对比度和更高饱和度。因此他们一直是用一种更生动、更激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这种更加激烈的代价,很多时候不是由自己选择的。”
下一期,我们将讲述另一个疯子,朱耷。
图片及参考资料:
《中国美术史;明代卷》总主编:王朝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维基百科
知乎
本期节目由“比徐渭幸福的人” 撰写
配音:柳一尘
后期及技术支持:小岩
BGM:
1.千年破晓 -《故梦》
2. 黎允文 -《凤鸣山之》
3. 林海 - 《无邪》
4. 小龙龙 - 《一蓑烟雨》
82 Listeners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