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022年12月,对所有人来说都意义深远。我们结束了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迎来了充满未知的未来。在不确定的犹疑中,我们迈出移动的脚步,跨越阻隔的边界,重新与人见面、拥抱、交谈。城市重新重要起来,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场所,都是抵达彼此的通道,我们的日常生活再次与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复苏”的当口,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了。“我们在这样的时期,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集体的、大型的城市庆典。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本届深双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增加了一个更深刻的维度。
当我们再次谈论深双,更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去思考。除了策展思路和参展作品、主题解析和展场改造,我们还想知道:不确定背景下策展的限制和妥协;策展人的工作与艺术家、导演的不同;策展人主体性与历届策展叙事结构的平衡;虚拟展览走向对线下策展的加强与矛盾;城市展览与大众对话的有效性;深双的普遍性与在地性;还有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双年展,与作为“批评建构场域”的双年展等问题。
鲁安东老师和王子耕老师在这次聊天中知无不言,有“互揭老底”,也有“幽默自嘲”,既分享了艰难策展中的故事和心情,也谈到了宏观议题和现实环境的深刻互文,和我们真诚地讨论了城市展览的形式、特点、媒介和意义。“深双没有唯一解”,作为城市更新的渠道、艺术的生长之所,也作为建筑和城市、人类和未来议题的批判场域,我们期待深双能够在探索多元性、实验性、时代性的道路上,生生不息。
【本期嘉宾】
鲁安东,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建筑系主任, LanD设计研究工作室合伙人。
王子耕,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PILL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本期主播】
王婉琳,知识雷锋执行主编,松弛派世界公民。
张婉琳 ,知识雷锋副主编,小马过河本松鼠。
【时间线】
如释重负,绝对可以用这四个字
03:55 策展一年、开幕结束的心情和体会
“虽然大家都可以来深圳了,但大家都阳了。”
“一般策展人就做好策展人就可以了,但他又是个艺术家,艺术家做个作品就行,他又是个总导演。”
他做了一梦,梦见“城市生息”
17:06 如何解题?策展人如何发挥主体性?如何从“双碳”的单一概念延展到“城市生息”的多元内容?
“子耕是一种非常创造性的状态,会比较激进,所以我应该做好一个老成持重的状态,这样一种总体的平衡和对话的感觉,应该会让整个展览更丰富。”
“一些领导通过我往届深双的表现,认为我的作品比较灰暗,对于我能不能持大局,心里是犯嘀咕的。”
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28:10 城市展览和艺术展览、商业展览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深双其实主动地成为了一种处于变化前沿的深圳的窗口,它自动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宣言。”
“策划双年展其实是在策划一个城市事件。”
一脚刹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脚油门
38:24 这届深双和以往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什么?
“所有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底下去工作。”
“自然的变化开始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了,报纸上都在讲这个事,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这让‘城市生息’从一个挺学术的词,变成了一个在整个社会有共鸣的词。”
我说不行,一定要线下
45:15 有没有考虑过Plan B?比如线上展览、虚拟媒介的方式?
48:48 怎么看待线上展览的趋势,以及一些元宇宙的呼声?
“我们在这样的时期,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集体的、大型的城市庆典。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
“技术都可以被替代掉,反过来,会用宋代方言念词的人就那么几个。我们之前总是会误认为技术有多厉害,其实不是的,真正厉害的是内容的精度、思考和感动的深度,巨大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是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也是真正难的。”
策一个展像是攒一个局
58:27 如何看待城市展览所建构的这一套知识体系和大众对话的有效性?
64:37 在策展过程中如何拉近“双碳”这个展览主题和大众之间的距离?
“城市话题,不是建筑师这一个单单的职业所能涵盖和理解的,需要更广泛的声音去共同建构。”
“深双其实是一个场合,不应该再去想教给别人什么,更不应该去追求传递的信息的精确度,这是精英的幻觉。”
“体验上的刺激”和“思考上的刺激”是不同的刺激
70:38 艺术板块策展和建筑/城市专业板块策展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小红书拍照打卡式观展?如何解决专业板块和大众之间的“鸿沟”?
“一个展览实际上会有发散的部分和收敛的部分,有提问的、刺激的部分,也会有干活的、比较无聊的部分,这其实是共同去完成一个整体的叙事。”
“一个展览最后呈现的结果,不是策展人能决定得了的。”
背后的事情我不跟你讲,你也就忽略过去了
79:36 从一个宏大命题(双碳/城市生息)划分成很多子集(五大板块/200多件作品)、从一到多的过程,是否会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和大的命题关联比较微弱的情况?
85:10 一场城市展览幕后的不同参与主体?
“这就是所谓的强跟弱的介入。这是比较考验策展人功力的时候。”
“我们藏了若干种打开方式,可以慢慢地去发现。”
深双并没有唯一解
87:52 对下一届或未来深双的展望?
92:05 “深圳学派”的固化:关于深双在地与普遍的讨论
“下一届策展人会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它不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比较平淡的延续,它一定需要有一个再出发的意思。”
“有时候我会觉得深双这种事,职业策展人是做不了的,我们这种投入最终换来的,无非就是这一年多来和各种人打交道积累下来的情谊。当然有的时候是情谊,有时候是一些别的东西,但这个经验本身是很可贵的。”
【谈话中提到的展览】
-2022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市生息”
-Pills参加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作品“渔村童话”
-Pills参加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作品“人工自然:剩下的果实”
-Pills参加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参展作品“制造人类:夏娃的选择”
-王子耕参展2021年迪士尼联合 UCCA 集团旗下 UCCA Lab 举办的“Mickey: The True Original”艺术展北京站作品“米奇纪”
-王子耕2021年在坪山美术馆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参展作品《团结就是力量》
-王子耕参加OCAT上海馆“空间规训:(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 展览的作品“一九九四年”
鲁安东策展: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2018
鲁安东策展:李兴钢设计作品展“胜景几何”,2020
鲁安东策展:“电影建筑:想象力的空间实践”,2016
鲁安东策展,金鹰美术馆与南京大学声学媒体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万籁”声景设计展,2022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库哈斯《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张永和主编《城市,开门!——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北京北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本期音乐】
Magic Waltz - Amedeo Tommasi
Jazz Finale - LIANNE G.
七点半的建国西路-MT1990
Tea for Two - MayPiano
关于「锋群效应」
「锋群效应」是纯原创建筑思想自媒体「全球知识雷锋」的播客平台。「全球知识雷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表达和交流、无级差、与时俱进的知识社群,以年轻、鲜活的知识人作为传播媒介,每周分享当代最新建筑、城市相关学术内容,对艺术、文化、社会议题也十分关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微信搜索“全球知识雷锋”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微博、bilibili账号“全球知识雷小锋”。还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我们的播客。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区、播客评论区与我们互动,也期待你将「全球知识雷锋」和「锋群效应」推荐给更多朋友。
关于本期节目
策划/编辑:王婉琳
剪辑:爱喝奶茶的喜仔
视觉设计:张婉琳、林舒湉
全球知识雷锋深双特别报道小组:王婉琳 张婉琳 魏榕 唐涛 喜仔 林舒湉 刘卓然 罗睿琪 崔玥君 罗凤琳 李艺芬 向田晟 潘翼天 高郡铖 曹展榕 金嘉怡
2022年12月,对所有人来说都意义深远。我们结束了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迎来了充满未知的未来。在不确定的犹疑中,我们迈出移动的脚步,跨越阻隔的边界,重新与人见面、拥抱、交谈。城市重新重要起来,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场所,都是抵达彼此的通道,我们的日常生活再次与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复苏”的当口,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了。“我们在这样的时期,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集体的、大型的城市庆典。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本届深双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增加了一个更深刻的维度。
当我们再次谈论深双,更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去思考。除了策展思路和参展作品、主题解析和展场改造,我们还想知道:不确定背景下策展的限制和妥协;策展人的工作与艺术家、导演的不同;策展人主体性与历届策展叙事结构的平衡;虚拟展览走向对线下策展的加强与矛盾;城市展览与大众对话的有效性;深双的普遍性与在地性;还有作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双年展,与作为“批评建构场域”的双年展等问题。
鲁安东老师和王子耕老师在这次聊天中知无不言,有“互揭老底”,也有“幽默自嘲”,既分享了艰难策展中的故事和心情,也谈到了宏观议题和现实环境的深刻互文,和我们真诚地讨论了城市展览的形式、特点、媒介和意义。“深双没有唯一解”,作为城市更新的渠道、艺术的生长之所,也作为建筑和城市、人类和未来议题的批判场域,我们期待深双能够在探索多元性、实验性、时代性的道路上,生生不息。
【本期嘉宾】
鲁安东,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建筑系主任, LanD设计研究工作室合伙人。
王子耕,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PILL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本期主播】
王婉琳,知识雷锋执行主编,松弛派世界公民。
张婉琳 ,知识雷锋副主编,小马过河本松鼠。
【时间线】
如释重负,绝对可以用这四个字
03:55 策展一年、开幕结束的心情和体会
“虽然大家都可以来深圳了,但大家都阳了。”
“一般策展人就做好策展人就可以了,但他又是个艺术家,艺术家做个作品就行,他又是个总导演。”
他做了一梦,梦见“城市生息”
17:06 如何解题?策展人如何发挥主体性?如何从“双碳”的单一概念延展到“城市生息”的多元内容?
“子耕是一种非常创造性的状态,会比较激进,所以我应该做好一个老成持重的状态,这样一种总体的平衡和对话的感觉,应该会让整个展览更丰富。”
“一些领导通过我往届深双的表现,认为我的作品比较灰暗,对于我能不能持大局,心里是犯嘀咕的。”
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28:10 城市展览和艺术展览、商业展览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深双其实主动地成为了一种处于变化前沿的深圳的窗口,它自动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宣言。”
“策划双年展其实是在策划一个城市事件。”
一脚刹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脚油门
38:24 这届深双和以往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什么?
“所有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底下去工作。”
“自然的变化开始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了,报纸上都在讲这个事,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这让‘城市生息’从一个挺学术的词,变成了一个在整个社会有共鸣的词。”
我说不行,一定要线下
45:15 有没有考虑过Plan B?比如线上展览、虚拟媒介的方式?
48:48 怎么看待线上展览的趋势,以及一些元宇宙的呼声?
“我们在这样的时期,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集体的、大型的城市庆典。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
“技术都可以被替代掉,反过来,会用宋代方言念词的人就那么几个。我们之前总是会误认为技术有多厉害,其实不是的,真正厉害的是内容的精度、思考和感动的深度,巨大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是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也是真正难的。”
策一个展像是攒一个局
58:27 如何看待城市展览所建构的这一套知识体系和大众对话的有效性?
64:37 在策展过程中如何拉近“双碳”这个展览主题和大众之间的距离?
“城市话题,不是建筑师这一个单单的职业所能涵盖和理解的,需要更广泛的声音去共同建构。”
“深双其实是一个场合,不应该再去想教给别人什么,更不应该去追求传递的信息的精确度,这是精英的幻觉。”
“体验上的刺激”和“思考上的刺激”是不同的刺激
70:38 艺术板块策展和建筑/城市专业板块策展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小红书拍照打卡式观展?如何解决专业板块和大众之间的“鸿沟”?
“一个展览实际上会有发散的部分和收敛的部分,有提问的、刺激的部分,也会有干活的、比较无聊的部分,这其实是共同去完成一个整体的叙事。”
“一个展览最后呈现的结果,不是策展人能决定得了的。”
背后的事情我不跟你讲,你也就忽略过去了
79:36 从一个宏大命题(双碳/城市生息)划分成很多子集(五大板块/200多件作品)、从一到多的过程,是否会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和大的命题关联比较微弱的情况?
85:10 一场城市展览幕后的不同参与主体?
“这就是所谓的强跟弱的介入。这是比较考验策展人功力的时候。”
“我们藏了若干种打开方式,可以慢慢地去发现。”
深双并没有唯一解
87:52 对下一届或未来深双的展望?
92:05 “深圳学派”的固化:关于深双在地与普遍的讨论
“下一届策展人会有一定的压力。一方面它不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比较平淡的延续,它一定需要有一个再出发的意思。”
“有时候我会觉得深双这种事,职业策展人是做不了的,我们这种投入最终换来的,无非就是这一年多来和各种人打交道积累下来的情谊。当然有的时候是情谊,有时候是一些别的东西,但这个经验本身是很可贵的。”
【谈话中提到的展览】
-2022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城市生息”
-Pills参加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作品“渔村童话”
-Pills参加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作品“人工自然:剩下的果实”
-Pills参加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参展作品“制造人类:夏娃的选择”
-王子耕参展2021年迪士尼联合 UCCA 集团旗下 UCCA Lab 举办的“Mickey: The True Original”艺术展北京站作品“米奇纪”
-王子耕2021年在坪山美术馆的「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参展作品《团结就是力量》
-王子耕参加OCAT上海馆“空间规训:(后改革开放的)一些房子与(后世博的)一些建筑” 展览的作品“一九九四年”
鲁安东策展: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2018
鲁安东策展:李兴钢设计作品展“胜景几何”,2020
鲁安东策展:“电影建筑:想象力的空间实践”,2016
鲁安东策展,金鹰美术馆与南京大学声学媒体实验室共同主办的“万籁”声景设计展,2022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库哈斯《癫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张永和主编《城市,开门!——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北京北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本期音乐】
Magic Waltz - Amedeo Tommasi
Jazz Finale - LIANNE G.
七点半的建国西路-MT1990
Tea for Two - MayPiano
关于「锋群效应」
「锋群效应」是纯原创建筑思想自媒体「全球知识雷锋」的播客平台。「全球知识雷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老师发起,致力于建立一个基于表达和交流、无级差、与时俱进的知识社群,以年轻、鲜活的知识人作为传播媒介,每周分享当代最新建筑、城市相关学术内容,对艺术、文化、社会议题也十分关注。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微信搜索“全球知识雷锋”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微博、bilibili账号“全球知识雷小锋”。还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泛用型客户端订阅我们的播客。欢迎大家在公众号留言区、播客评论区与我们互动,也期待你将「全球知识雷锋」和「锋群效应」推荐给更多朋友。
关于本期节目
策划/编辑:王婉琳
剪辑:爱喝奶茶的喜仔
视觉设计:张婉琳、林舒湉
全球知识雷锋深双特别报道小组:王婉琳 张婉琳 魏榕 唐涛 喜仔 林舒湉 刘卓然 罗睿琪 崔玥君 罗凤琳 李艺芬 向田晟 潘翼天 高郡铖 曹展榕 金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