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由 Cell细胞(@Cellinlab)主持,琳月(@Linyue_Podcast)串台。这一期,我们跟 熊老板(@MrPanda) 聊了他从大厂程序员走向 X(推特)增长教练的经历。
开场他直给:这期会讲到为何把 X 账号从 0 做到 5 万、以及他如何做课程和增长陪跑。
故事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两个项目,一个“有流量没变现”,另一个“做得不错却没流量”,对 ROI 的不确定让他们对投放犹豫,转而尝试自然流量但效果很差——这段经验,也成了他后来做增长的底层动机。
转折点来自他在 X 上长期多且有针对地发,累计近 1.8 万 条互动/活动量,并把身份明确为 X 增长教练。在方法论上,把增长拆成 自然流量 与 付费投流 两种,并主张“流量与产品两条腿走路”。
聊到个人选择,他坦言卖房去杠杆、换城市,是为了降低负担、提升流动性与决策空间;并分享了从“研发视角”迁移到“运营视角”的转换。
后半场进入 Q&A,我们谈到聚焦只做一件事的取舍、做服务,运营的增长社群、后续课程计划等实操信息。
⏩ 时间轴
00:00:00|开场 & 本期议题预告
00:00:26|为什么能把 X 从 0 做到 5 万?会聊哪些干货
00:01:12|流程说明:访谈后有开放麦 / QA
00:01:58|主理人林月(串场主持)自我介绍
00:02:22|嘉宾上场:在推特更活跃,先做个自我介绍
00:16:27|第二个项目:做了 AI 口语,但还是没走出“没流量/不会推”的循环
00:16:39|第一个项目“有流量没变现”;对投放 ROI 的不确定
00:21:55|在 X 的投入与产出:累计约 1.8 万条活动量;“多发但不瞎发”
00:22:28|把个人定位改为 “X 增长教练” 的由来
00:24:49|卖房、换城市的动机:去杠杆、提升流动性
00:29:59|复利思维:为什么从“线性增长的打工”转向“可复利的个人增长”
00:40:10|快乐的来源:帮助他人的正反馈;从公司圆桌到账号运营的连续性
00:45:24|核心框架:流量 × 产品是两条腿
00:46:00|流量只有两种:自然 / 付费投流(高手按 ROI 复盘)
01:28:47|进入总结与 Q&A 提示
01:30:37|今年的“供给少×时机好”,以及对来年的目标(“先赚 200 万”)
01:40:29|角色迁移:从研发视角转为“类似运营”的视角
01:41:02|定位讨论:X Growth Coach,是否做全平台?
01:45:20|增长社群入群方式与规模(约 300–350 人);后续系统课程规划
01:46:39|程序员做商业服务的“道德羞耻感”?价值=供需,交付与口碑
01:47:04|提问:超级个体的画像与共性(Q&A 开始)
01:51:25|聚焦与取舍:只做“一件事”的代价与必要
01:51:48|收尾致谢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们,欢迎加入听友群讨论:
加听友群:byl_hzn(记得备注超级个体开放麦)
By Lynn本期由 Cell细胞(@Cellinlab)主持,琳月(@Linyue_Podcast)串台。这一期,我们跟 熊老板(@MrPanda) 聊了他从大厂程序员走向 X(推特)增长教练的经历。
开场他直给:这期会讲到为何把 X 账号从 0 做到 5 万、以及他如何做课程和增长陪跑。
故事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两个项目,一个“有流量没变现”,另一个“做得不错却没流量”,对 ROI 的不确定让他们对投放犹豫,转而尝试自然流量但效果很差——这段经验,也成了他后来做增长的底层动机。
转折点来自他在 X 上长期多且有针对地发,累计近 1.8 万 条互动/活动量,并把身份明确为 X 增长教练。在方法论上,把增长拆成 自然流量 与 付费投流 两种,并主张“流量与产品两条腿走路”。
聊到个人选择,他坦言卖房去杠杆、换城市,是为了降低负担、提升流动性与决策空间;并分享了从“研发视角”迁移到“运营视角”的转换。
后半场进入 Q&A,我们谈到聚焦只做一件事的取舍、做服务,运营的增长社群、后续课程计划等实操信息。
⏩ 时间轴
00:00:00|开场 & 本期议题预告
00:00:26|为什么能把 X 从 0 做到 5 万?会聊哪些干货
00:01:12|流程说明:访谈后有开放麦 / QA
00:01:58|主理人林月(串场主持)自我介绍
00:02:22|嘉宾上场:在推特更活跃,先做个自我介绍
00:16:27|第二个项目:做了 AI 口语,但还是没走出“没流量/不会推”的循环
00:16:39|第一个项目“有流量没变现”;对投放 ROI 的不确定
00:21:55|在 X 的投入与产出:累计约 1.8 万条活动量;“多发但不瞎发”
00:22:28|把个人定位改为 “X 增长教练” 的由来
00:24:49|卖房、换城市的动机:去杠杆、提升流动性
00:29:59|复利思维:为什么从“线性增长的打工”转向“可复利的个人增长”
00:40:10|快乐的来源:帮助他人的正反馈;从公司圆桌到账号运营的连续性
00:45:24|核心框架:流量 × 产品是两条腿
00:46:00|流量只有两种:自然 / 付费投流(高手按 ROI 复盘)
01:28:47|进入总结与 Q&A 提示
01:30:37|今年的“供给少×时机好”,以及对来年的目标(“先赚 200 万”)
01:40:29|角色迁移:从研发视角转为“类似运营”的视角
01:41:02|定位讨论:X Growth Coach,是否做全平台?
01:45:20|增长社群入群方式与规模(约 300–350 人);后续系统课程规划
01:46:39|程序员做商业服务的“道德羞耻感”?价值=供需,交付与口碑
01:47:04|提问:超级个体的画像与共性(Q&A 开始)
01:51:25|聚焦与取舍:只做“一件事”的代价与必要
01:51:48|收尾致谢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我们,欢迎加入听友群讨论:
加听友群:byl_hzn(记得备注超级个体开放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