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本期播客中,陈老师分享了他从中国到日本的教育探索之旅。他不仅作为父亲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还在新环境中创新教学方法。陈老师强调了适应不同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将国内的教学经验与日本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他的经历不仅展示了教育的全球化,更体现了对教育创新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这期节目将为听众提供许多启发,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教育。
【时间线】
00:02:08:“未来教育的探索者”——陈老师在日本的教育培训行业经历
00:05:01:陈老师的职业生涯与教育心得:从管理到研究的转变
00:10:03:日本教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一个中国教培者的经历与思考
00:15:06:日本留学咨询:成绩优异的孩子如何适应当地教育?
00:20:07:重新开始,不断创新:NBTI和IMBTI的特特点分析
00:25:11:探索与众不同的天赋: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
00:30:11:心理学硕士背后的意义:如何让产品更好、公司更成功?
00:35:14:如何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00:40:12: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我们需要接受失败的挑战?
00:45:20:提高学习效率:让时间更有意义的关键要素
00:50:22:找到真正的关键约束:理解执行力的问题所在
00:55:22:挑战自我,成就他人:教练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
陳煒匀老师的新生活与职业经历
今天咖啡馆迎来了新成员陳煒匀老师,他曾是日本大阪的一位K12老师,现在转行做教育培训行业。陈老师曾在初中物理和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取得成绩,后来晋升为教研组长、教学总监等职务。在日本开设了株式会社,专注于数学研究,开设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和讲座。陈老师在日本大阪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
从零开始到世界各处的旅行经历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从福建到日本大阪的经历,以及她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讲者认为,她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而到国外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她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她还提到,她喜欢从零开始学习新知识,如日语、数学等,并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让她更加充实。此外,讲者还谈到了她对社交和家庭关系的看法,认为在国内她需要处理很多社交和家庭事务,而到国外则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儿子在日本小学数学学习的经历与思考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在儿子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如何用更高维度的角度去理解和解构学习流程。讲者通过一年的时间,将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儿子,使他在日本的数学成绩达到了前5%的水平。同时,讲者还设计了一些课程,帮助刚来日本的华人孩子适应日本的学习环境。讲者认为,这种从零开始、拥抱不确定的精神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很多人所缺乏的。
从艺人的创业经历到MBTI性格解读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对于创业的热爱和执着。讲者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艺人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包括租房子、布置教室、购买桌椅板凳、申请银行卡等。他还提到了在日本申请学习补助的过程,以及为了接日文电话而找日语口语老师练习。整个创业过程经历了34个月,最后成功获得了资格。讲者表示自己喜欢挑战和创新,对于疼痛的敏感度较低,喜欢冒险。他认为费曼学习法是为这种人设计的。
创业型与探索型人格的差异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创业和创新的看法。讲者认为,创业型的人具有开拓精神,喜欢挑战和尝试新事物,而自己则更倾向于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讲者提到,自己对于开公司、用日语等事情感到很麻烦,不喜欢这种充满挑战的过程。相反,陈老师等人则喜欢这种充满新鲜感和挑战的过程。讲者还提到了自己在教学产品方面的创新,试图将可汗学院的优点和公文教育的优点整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水平与优化产品策略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教育领域的经验和看法。讲者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理解都不错,可以胜任可汗学院类型的课程。同时,讲者也提到了教练的作用,认为教育每个学生都不一样,需要因材施教。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讲者不断学习,已经读了34个硕士课程,包括心理学硕士。讲者认为自己的能力越强,公司就会越好,因此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此外,讲者还提到了教育体制的问题,认为日本和中国的教育体制都是注重学习培养。最后,讲者询问对方认为在教育孩子时,学科学习和综合培养哪个更重要。
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的选择与反馈
教育问题确实复杂,但学科学习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在过去,教育主要依赖个人天赋和努力,而现在教育产业化使得很多优秀的人进入这个领域。关键在于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以及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反馈系统。在培养环境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面对失败,而不是因为害怕错误而放弃。家长应该学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高三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很多人学习效果不佳,是因为没有正确面对错误的观念。学习过程中要敢于面对错误,不怕失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解程度。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补习没有用,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补到点上。优秀的培训机构老师会关联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逐步解决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进步。
高中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最难的,因为博士阶段需要大量的创新性理论和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不应该给孩子灌输小学95分的观念,而应该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感受到幸福。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压缩学习时长,提高效率。可以尝试使用番茄学习法,让孩子在25分钟内专注于学习,逐渐培养时间观念和任务导向。
高三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强调了培养时间观念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建议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效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建议提高有效学习的比例,分析各科目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数。
孩子学习问题与提升策略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找到孩子的学习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到真正的短板并补上。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此外,可以参考陈老师的教学经验,为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但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孩子们的大学专业选择与就业方向的探索
讨论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包括对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的兴趣和成绩。讲者认为,尽管孩子们在某些科目上遇到了困难,但仍然有机会提高成绩,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等可以模块化的科目。讲者还提到了陈老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方法,认为陈老师的讲解逻辑清晰,值得家长和孩子尝试。此外,讲者还提出了在节目中开设孩子教育问题板块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探讨和解答家长们的疑问。
家庭教练理论与孩子责任培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练理论来培养孩子的成人自我。讲者提到,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应该让孩子参与决策,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家长的改变也是孩子改变的重要动力。最后,讲者提议在下期继续讨论家庭教育话题。
欢迎访问Coach8官网:https://jl8.cn 与我们交流
在本期播客中,陈老师分享了他从中国到日本的教育探索之旅。他不仅作为父亲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还在新环境中创新教学方法。陈老师强调了适应不同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将国内的教学经验与日本的学习方式相结合。他的经历不仅展示了教育的全球化,更体现了对教育创新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这期节目将为听众提供许多启发,思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教育。
【时间线】
00:02:08:“未来教育的探索者”——陈老师在日本的教育培训行业经历
00:05:01:陈老师的职业生涯与教育心得:从管理到研究的转变
00:10:03:日本教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一个中国教培者的经历与思考
00:15:06:日本留学咨询:成绩优异的孩子如何适应当地教育?
00:20:07:重新开始,不断创新:NBTI和IMBTI的特特点分析
00:25:11:探索与众不同的天赋: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
00:30:11:心理学硕士背后的意义:如何让产品更好、公司更成功?
00:35:14:如何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00:40:12: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我们需要接受失败的挑战?
00:45:20:提高学习效率:让时间更有意义的关键要素
00:50:22:找到真正的关键约束:理解执行力的问题所在
00:55:22:挑战自我,成就他人:教练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摘要】
陳煒匀老师的新生活与职业经历
今天咖啡馆迎来了新成员陳煒匀老师,他曾是日本大阪的一位K12老师,现在转行做教育培训行业。陈老师曾在初中物理和高中数学教学领域取得成绩,后来晋升为教研组长、教学总监等职务。在日本开设了株式会社,专注于数学研究,开设线上线下结合的产品和讲座。陈老师在日本大阪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
从零开始到世界各处的旅行经历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从福建到日本大阪的经历,以及她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讲者认为,她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而到国外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她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她还提到,她喜欢从零开始学习新知识,如日语、数学等,并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让她更加充实。此外,讲者还谈到了她对社交和家庭关系的看法,认为在国内她需要处理很多社交和家庭事务,而到国外则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儿子在日本小学数学学习的经历与思考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在儿子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如何用更高维度的角度去理解和解构学习流程。讲者通过一年的时间,将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给儿子,使他在日本的数学成绩达到了前5%的水平。同时,讲者还设计了一些课程,帮助刚来日本的华人孩子适应日本的学习环境。讲者认为,这种从零开始、拥抱不确定的精神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很多人所缺乏的。
从艺人的创业经历到MBTI性格解读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对于创业的热爱和执着。讲者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艺人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包括租房子、布置教室、购买桌椅板凳、申请银行卡等。他还提到了在日本申请学习补助的过程,以及为了接日文电话而找日语口语老师练习。整个创业过程经历了34个月,最后成功获得了资格。讲者表示自己喜欢挑战和创新,对于疼痛的敏感度较低,喜欢冒险。他认为费曼学习法是为这种人设计的。
创业型与探索型人格的差异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创业和创新的看法。讲者认为,创业型的人具有开拓精神,喜欢挑战和尝试新事物,而自己则更倾向于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讲者提到,自己对于开公司、用日语等事情感到很麻烦,不喜欢这种充满挑战的过程。相反,陈老师等人则喜欢这种充满新鲜感和挑战的过程。讲者还提到了自己在教学产品方面的创新,试图将可汗学院的优点和公文教育的优点整合在一起,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水平与优化产品策略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在教育领域的经验和看法。讲者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理解都不错,可以胜任可汗学院类型的课程。同时,讲者也提到了教练的作用,认为教育每个学生都不一样,需要因材施教。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讲者不断学习,已经读了34个硕士课程,包括心理学硕士。讲者认为自己的能力越强,公司就会越好,因此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上。此外,讲者还提到了教育体制的问题,认为日本和中国的教育体制都是注重学习培养。最后,讲者询问对方认为在教育孩子时,学科学习和综合培养哪个更重要。
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的选择与反馈
教育问题确实复杂,但学科学习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在过去,教育主要依赖个人天赋和努力,而现在教育产业化使得很多优秀的人进入这个领域。关键在于父母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老师,以及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反馈系统。在培养环境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面对失败,而不是因为害怕错误而放弃。家长应该学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高三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很多人学习效果不佳,是因为没有正确面对错误的观念。学习过程中要敢于面对错误,不怕失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解程度。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补习没有用,是因为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没有补到点上。优秀的培训机构老师会关联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逐步解决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敢于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和进步。
高中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最难的,因为博士阶段需要大量的创新性理论和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不应该给孩子灌输小学95分的观念,而应该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感受到幸福。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压缩学习时长,提高效率。可以尝试使用番茄学习法,让孩子在25分钟内专注于学习,逐渐培养时间观念和任务导向。
高三学习策略与高效学习方法
强调了培养时间观念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建议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效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建议提高有效学习的比例,分析各科目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的知识盲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数。
孩子学习问题与提升策略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找到孩子的学习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到真正的短板并补上。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此外,可以参考陈老师的教学经验,为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但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最后,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孩子们的大学专业选择与就业方向的探索
讨论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包括对数学和物理等理科科目的兴趣和成绩。讲者认为,尽管孩子们在某些科目上遇到了困难,但仍然有机会提高成绩,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等可以模块化的科目。讲者还提到了陈老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方法,认为陈老师的讲解逻辑清晰,值得家长和孩子尝试。此外,讲者还提出了在节目中开设孩子教育问题板块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探讨和解答家长们的疑问。
家庭教练理论与孩子责任培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练理论来培养孩子的成人自我。讲者提到,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应该让孩子参与决策,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提高教育效果。同时,家长的改变也是孩子改变的重要动力。最后,讲者提议在下期继续讨论家庭教育话题。
欢迎访问Coach8官网:https://jl8.cn 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