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这一期播客中,主持人与嘉宾畅谈了2025年暑期档的电影,特别聚焦于《戏台》、《南京照相馆》和《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精》等热门影片。嘉宾分享了对这些电影的观后感,探讨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共鸣。尽管对大部分影片的质量表示失望,但对《南京照相馆》的演技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演员的表现让人深思。此外,他们讨论了电影市场的复苏,分享了对未来影片的期待与看法。
【时间线】
00:02:01:2025年度电影推荐:哪吒、长安的荔枝、侏罗世纪等,你看过吗?
00:04:36:《南京照相馆》:一场充满讽刺与感动的电影之旅
00:09:11:《风声》与《孤注一掷》:演技巅峰对决,情感触动内心
00:13:49:从躲藏者到反抗者: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转变!
00:18:25:春晚的变迁:从陈佩斯到赵本山,反映时代变迁的喜剧之旅
00:23:01:变革时代下的艺术追求:守旧与创新的较量
00:27:37:电影与戏剧:探索人生中的隐喻之旅
00:32:14:无实物表演的魅力:陈佩斯舞台剧的巧思与感动
00:36:52:戏剧与电影的碰撞:陈佩斯作品的戏剧性探讨
00:41:25:胡同里的大爷们儿:感受老北京的乡音与温情
00:46:04:追星心理揭秘:偶像形象与粉丝心态的探讨
00:50:41:口味太高!大家对皮克斯、熊出没等动画片的期待与现实差距!
【摘要】
2025年暑期档电影与专业观众视角
本期讨论了2025年暑期档电影,认为目前电影市场有所回暖,但今年上半年整体上没有太多好电影。其中,哪吒系列电影过于火爆,导致观众对其产生疲劳。与此同时,南京照相馆和浪山小妖精等电影也引起了关注。在讨论过程中,提到了长安荔枝这部电视剧,认为其手法明显,带有小喜剧、小悲剧和小讽刺的味道。
南京照相馆电影观后感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去看了一部电影《南京照相馆》,并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讲者原本并不想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工作节奏较快,不太想让自己难受。但在南京大屠杀的演员表现下,讲者逐渐被吸引,尤其是高叶的演技得到了讲者的认可。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并无问题,而是演员们的表现太出色,让他们更容易被带入电影的世界。
电影《风声》与个人牺牲的深度解读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想写一篇关于电影《风声》的文章,对比了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讲者认为,电影中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电影讲述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让讲者感动,但也让他难以自己去牺牲。讲者还提到了电影中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以及电影带给观众的反思。总之,讲者认为这部电影不仅剧情出色,演员表现也非常棒,值得大家去观看。
南京大屠杀电影与话剧《戏台》的探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评价和看法。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叙事并不复杂,但仍然推荐大家观看。演员的演技和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惨烈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反思。讲者表示近期不会再去日本,因为电影中的场景让他难以接受。此外,讲者还提到了另一部电影《戏台》,认为它更像是一部舞台剧,而非电影。讲者通过这部电影的视角表达了对强权对艺术碾压的反思。
直播与AI对传统媒体冲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广告和综艺节目已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抖音等直播平台上的无数个直播台和节目。这种现象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格局,也使得许多广告商和艺人面临困境。讲者认为,这种变革时代,有时候对艺术的追求可能会被淘汰,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如直播和AI等。同时,电影中的一些讽刺元素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央视和其他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时的困境。
探索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艺术和市场的看法。讲者认为,当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时,应该多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因为这可能是因为只看到了一个小的侧面,而忽略了更大的市场。同时,讲者推荐了一款播客节目,认为其中关于教练的内容很有启发性。此外,讲者还谈到了戏剧和电影的区别,认为戏剧更像是一个舞台剧,有很多规矩和传统需要敬畏。最后,讲者提到了陈佩斯的小品表演,认为他通过无实物表演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值得学习。
舞台剧与电影中的冲突与表现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舞台剧的看法,认为舞台剧能更真实地展现角色的纠结情绪,因为无法像电影一样慢放。同时,讲者也提到了陈佩斯的舞台剧工艺和冲突设计,认为这些细节特别棒。此外,讲者还分享了自己对北京人和京腔的看法,认为这些细节很有意思。最后,讲者提到了Frank对戏台的看法,认为看戏台必须把电影里的戏台和现实中的陈佩斯一起考虑。
陈佩斯电影生涯与京剧的地域性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陈佩斯电影的理解,认为电影中的陈佩斯完全展现了他的一生,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被逼着改剧情的。讲者认为下一代人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陈佩斯的作品,所以评价电影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讲者还提到了电影中的北京元素,认为电影中的北京人非常有范儿,但是他觉得戏剧中的北京人可能有些夸张。讲者认为现在的北京人说话可能没有那么故意,但是他比普通话的京腔要重。
家庭背景与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父亲从小在北京长大,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灌肠,每次去北京都会带回来灌肠给家人吃。讲者父亲认为自己是北京人,即使他在东北长大,骨子里仍然有着北京人的范儿。此外,讲者父亲还谈到了他小时候看戏的经历,认为那是上流社会的重要事情。讲者认为,陈佩斯的风格和创作意图值得深入探讨,他的作品既有荒诞喜剧的一面,也有悲剧的一面。讲者喜欢年轻人推翻老一辈的思想,认为这是非常酷的。
饭圈文化与电影评价的深度剖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电影《浪浪山小妖精》的看法。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太长,拍摄质量也不太好,与皮克斯等动画片相比有很大差距。讲者表示自己看这部电影时非常期待,但看完后觉得被营销号误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讲者建议大家不要花钱去看这部电影,认为它的故事性和拍摄水平都无法与《哪吒》等优秀作品相比。
南京照相馆与电影推荐分享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近期电影的看法,认为南京照相馆特别值得去看,而长安的荔枝、戏台和浪三小妖怪等电影则不那么推荐。讲者认为南京照相馆拍得很好,戏台值得看一下,长安的荔枝还可以,但浪三小妖怪完全没有笑点,让人失望。讲者还提到营销号对电影的期待过高,导致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觉被骗。总之,讲者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电影,不要受营销号的影响。
欢迎访问Coach8官网:https://jl8.cn 与我们交流
在这一期播客中,主持人与嘉宾畅谈了2025年暑期档的电影,特别聚焦于《戏台》、《南京照相馆》和《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精》等热门影片。嘉宾分享了对这些电影的观后感,探讨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如何影响观众的情感共鸣。尽管对大部分影片的质量表示失望,但对《南京照相馆》的演技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演员的表现让人深思。此外,他们讨论了电影市场的复苏,分享了对未来影片的期待与看法。
【时间线】
00:02:01:2025年度电影推荐:哪吒、长安的荔枝、侏罗世纪等,你看过吗?
00:04:36:《南京照相馆》:一场充满讽刺与感动的电影之旅
00:09:11:《风声》与《孤注一掷》:演技巅峰对决,情感触动内心
00:13:49:从躲藏者到反抗者: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转变!
00:18:25:春晚的变迁:从陈佩斯到赵本山,反映时代变迁的喜剧之旅
00:23:01:变革时代下的艺术追求:守旧与创新的较量
00:27:37:电影与戏剧:探索人生中的隐喻之旅
00:32:14:无实物表演的魅力:陈佩斯舞台剧的巧思与感动
00:36:52:戏剧与电影的碰撞:陈佩斯作品的戏剧性探讨
00:41:25:胡同里的大爷们儿:感受老北京的乡音与温情
00:46:04:追星心理揭秘:偶像形象与粉丝心态的探讨
00:50:41:口味太高!大家对皮克斯、熊出没等动画片的期待与现实差距!
【摘要】
2025年暑期档电影与专业观众视角
本期讨论了2025年暑期档电影,认为目前电影市场有所回暖,但今年上半年整体上没有太多好电影。其中,哪吒系列电影过于火爆,导致观众对其产生疲劳。与此同时,南京照相馆和浪山小妖精等电影也引起了关注。在讨论过程中,提到了长安荔枝这部电视剧,认为其手法明显,带有小喜剧、小悲剧和小讽刺的味道。
南京照相馆电影观后感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去看了一部电影《南京照相馆》,并分享了自己的观后感。讲者原本并不想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工作节奏较快,不太想让自己难受。但在南京大屠杀的演员表现下,讲者逐渐被吸引,尤其是高叶的演技得到了讲者的认可。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并无问题,而是演员们的表现太出色,让他们更容易被带入电影的世界。
电影《风声》与个人牺牲的深度解读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想写一篇关于电影《风声》的文章,对比了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讲者认为,电影中的演员表现非常出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电影讲述了在民族大义面前,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不顾身,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让讲者感动,但也让他难以自己去牺牲。讲者还提到了电影中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以及电影带给观众的反思。总之,讲者认为这部电影不仅剧情出色,演员表现也非常棒,值得大家去观看。
南京大屠杀电影与话剧《戏台》的探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评价和看法。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叙事并不复杂,但仍然推荐大家观看。演员的演技和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惨烈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反思。讲者表示近期不会再去日本,因为电影中的场景让他难以接受。此外,讲者还提到了另一部电影《戏台》,认为它更像是一部舞台剧,而非电影。讲者通过这部电影的视角表达了对强权对艺术碾压的反思。
直播与AI对传统媒体冲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广告和综艺节目已经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抖音等直播平台上的无数个直播台和节目。这种现象颠覆了传统的媒体格局,也使得许多广告商和艺人面临困境。讲者认为,这种变革时代,有时候对艺术的追求可能会被淘汰,年轻人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如直播和AI等。同时,电影中的一些讽刺元素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央视和其他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时的困境。
探索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于艺术和市场的看法。讲者认为,当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时,应该多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因为这可能是因为只看到了一个小的侧面,而忽略了更大的市场。同时,讲者推荐了一款播客节目,认为其中关于教练的内容很有启发性。此外,讲者还谈到了戏剧和电影的区别,认为戏剧更像是一个舞台剧,有很多规矩和传统需要敬畏。最后,讲者提到了陈佩斯的小品表演,认为他通过无实物表演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值得学习。
舞台剧与电影中的冲突与表现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舞台剧的看法,认为舞台剧能更真实地展现角色的纠结情绪,因为无法像电影一样慢放。同时,讲者也提到了陈佩斯的舞台剧工艺和冲突设计,认为这些细节特别棒。此外,讲者还分享了自己对北京人和京腔的看法,认为这些细节很有意思。最后,讲者提到了Frank对戏台的看法,认为看戏台必须把电影里的戏台和现实中的陈佩斯一起考虑。
陈佩斯电影生涯与京剧的地域性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陈佩斯电影的理解,认为电影中的陈佩斯完全展现了他的一生,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被逼着改剧情的。讲者认为下一代人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陈佩斯的作品,所以评价电影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讲者还提到了电影中的北京元素,认为电影中的北京人非常有范儿,但是他觉得戏剧中的北京人可能有些夸张。讲者认为现在的北京人说话可能没有那么故意,但是他比普通话的京腔要重。
家庭背景与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父亲从小在北京长大,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灌肠,每次去北京都会带回来灌肠给家人吃。讲者父亲认为自己是北京人,即使他在东北长大,骨子里仍然有着北京人的范儿。此外,讲者父亲还谈到了他小时候看戏的经历,认为那是上流社会的重要事情。讲者认为,陈佩斯的风格和创作意图值得深入探讨,他的作品既有荒诞喜剧的一面,也有悲剧的一面。讲者喜欢年轻人推翻老一辈的思想,认为这是非常酷的。
饭圈文化与电影评价的深度剖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电影《浪浪山小妖精》的看法。讲者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太长,拍摄质量也不太好,与皮克斯等动画片相比有很大差距。讲者表示自己看这部电影时非常期待,但看完后觉得被营销号误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讲者建议大家不要花钱去看这部电影,认为它的故事性和拍摄水平都无法与《哪吒》等优秀作品相比。
南京照相馆与电影推荐分享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讲者对近期电影的看法,认为南京照相馆特别值得去看,而长安的荔枝、戏台和浪三小妖怪等电影则不那么推荐。讲者认为南京照相馆拍得很好,戏台值得看一下,长安的荔枝还可以,但浪三小妖怪完全没有笑点,让人失望。讲者还提到营销号对电影的期待过高,导致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觉被骗。总之,讲者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电影,不要受营销号的影响。
欢迎访问Coach8官网:https://jl8.cn 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