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期简介:
已婚女性的流产极为高发(22%-43%,注*),但公共话语空间里,她们没有任何声音;
“不孕不育”在城市中高达18%,但讲述自己故事的人寥寥无几。
成功男性儿女绕膝,成功女性却有相当比例未曾婚育。生育的成本过高,且几乎全盘由女性承担;“推迟”成了忙于事业的女性的必然选择。初育年龄一再推迟,但在“不婚不生、永葆青春”的网络话语风潮中,35岁以上的事业女性挤满了辅助生殖中心。
她们在想什么?她们是自愿的吗?她们要经历什么?有多少人最终成功“上岸”了?
Rebecca,一个典型得不能更典型的一线城市精英事业女性,在一次失败的孕产经历之后,被公司辞退,拿着“差得匪夷所思的卵巢功能报告”,走上冷冻胎胚和试管婴儿之路。
讲述想要“生育”的愿望,在今天常常被看作保守和过时;而中间的信息差极大,主流叙事除了恐吓女性“早生”,就是在生理上对男女完全对等归因。Rebecca讲述的是选择——直面生育成本的不对等,把生孩子当做一种Option(选择/期权),女人如何保留选择的权利。
冻卵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国内外的卵子复苏率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卵子复苏之后能使用又是另一回事吗?
*据台湾医院援引国外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生过孩子的女性(经产妇),有43%经历过至少一次流产;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已婚孕龄妇女,有22.6%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
❤ 如果你想了解,欢迎收听本期;希望你有选择,无论选择什么。
🎤本期嘉宾:
Rebecca| 一位经历大月龄引产,走上冻卵和辅助生殖之路的女性
【远行者与碎冰匠】听友群:如果你也愿意跟我们聊聊爱/美/钱的故事,欢迎扫码加入专属听友群,微信搜索 wtltw2015,添加Cindy微信,并备注【播客】,群内经常随机掉落主播一起聊天~~
🎯时间轴:
02:28 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辅助生殖(ivf)? 为什么要做ivf?
04:20 大月引产是生了一个胎儿,完整经历宫锁、阵痛、胎盘脱落。
07:23 事业女性怀孕3个月稳定期以前是不会告诉公司的,生化妊娠/流产无法请假,身心俱疲,我们需要“不问情由的假期”
08:41 引产请假导致被裁员
12:03 AMH低到离谱,只有0.1,还伴随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肌瘤
(AMH 抗缪勒管激素,用于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值范围为2~6.8ng/ml,数值越高表示卵子存量越多,数值越低则说明卵巢功能衰退越明显)
14:52 腹腔镜:妇科还是介入科? 不同科室有不同利益,说出来的可能只是局部的真相
18:26 AMH可以通过调理恢复吗?吃中药、找名医、针灸、跑步、玄学,一切努力都做了,一顿操作猛于虎,3个月后AMH也就是0.2
22:57卵巢功能太差了,公立医院没法做定制,只能去私立医院
24:14我国的单身女性是不能冻卵的,除非有重大肿瘤疾病或者不孕症
25:04 冻卵还是冻胚胎?卵子复苏率低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卵子不行
28:28 两次取卵:每次两颗,不打麻药,但能放TFboys的大屏和音乐
31:2325个人的大龄生殖1群,5年内只有3个人成功生下小孩
33:08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10年20次取卵,最后也没成功
37:213天的冻胚,7天的囊胚,从3天到7天还会有折损;进一步筛查怕损伤胚胎,技术不够时,用自己的身体,一次一次去试
40:19 我告诉自己,反正有4颗卵,一颗一颗试,不行就重做,永远保有1颗,这就是我的定海神针
42:16 激素六项的bug:普通体检不能在经期,激素六项检查只能在经期
45:31 女人,携带“这个功能”,只有完全say no才会获得和男人一样的自由; 你足够决断吗?如果不是,行权窗口期依然会焦虑
49:28 生育的成本在女性,决策也应该多一些选择
52:31 剖腹产的痛苦是稳定的70分,但是顺产的痛苦是20分到170分
54:49 公立医院vs私立医院:生产、检查、人文关怀
01:01:31 有一个快乐的、情绪稳定的,没有产后抑郁的母亲是更重要的
01:05:27曾经觉得没有任何遗憾,但知道Rebecca还有3个冻胚的时候,会有微妙的羡慕
By 江东猫草⏯️本期简介:
已婚女性的流产极为高发(22%-43%,注*),但公共话语空间里,她们没有任何声音;
“不孕不育”在城市中高达18%,但讲述自己故事的人寥寥无几。
成功男性儿女绕膝,成功女性却有相当比例未曾婚育。生育的成本过高,且几乎全盘由女性承担;“推迟”成了忙于事业的女性的必然选择。初育年龄一再推迟,但在“不婚不生、永葆青春”的网络话语风潮中,35岁以上的事业女性挤满了辅助生殖中心。
她们在想什么?她们是自愿的吗?她们要经历什么?有多少人最终成功“上岸”了?
Rebecca,一个典型得不能更典型的一线城市精英事业女性,在一次失败的孕产经历之后,被公司辞退,拿着“差得匪夷所思的卵巢功能报告”,走上冷冻胎胚和试管婴儿之路。
讲述想要“生育”的愿望,在今天常常被看作保守和过时;而中间的信息差极大,主流叙事除了恐吓女性“早生”,就是在生理上对男女完全对等归因。Rebecca讲述的是选择——直面生育成本的不对等,把生孩子当做一种Option(选择/期权),女人如何保留选择的权利。
冻卵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国内外的卵子复苏率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卵子复苏之后能使用又是另一回事吗?
*据台湾医院援引国外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生过孩子的女性(经产妇),有43%经历过至少一次流产;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已婚孕龄妇女,有22.6%有过人工流产的经历。
❤ 如果你想了解,欢迎收听本期;希望你有选择,无论选择什么。
🎤本期嘉宾:
Rebecca| 一位经历大月龄引产,走上冻卵和辅助生殖之路的女性
【远行者与碎冰匠】听友群:如果你也愿意跟我们聊聊爱/美/钱的故事,欢迎扫码加入专属听友群,微信搜索 wtltw2015,添加Cindy微信,并备注【播客】,群内经常随机掉落主播一起聊天~~
🎯时间轴:
02:28 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辅助生殖(ivf)? 为什么要做ivf?
04:20 大月引产是生了一个胎儿,完整经历宫锁、阵痛、胎盘脱落。
07:23 事业女性怀孕3个月稳定期以前是不会告诉公司的,生化妊娠/流产无法请假,身心俱疲,我们需要“不问情由的假期”
08:41 引产请假导致被裁员
12:03 AMH低到离谱,只有0.1,还伴随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肌瘤
(AMH 抗缪勒管激素,用于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值范围为2~6.8ng/ml,数值越高表示卵子存量越多,数值越低则说明卵巢功能衰退越明显)
14:52 腹腔镜:妇科还是介入科? 不同科室有不同利益,说出来的可能只是局部的真相
18:26 AMH可以通过调理恢复吗?吃中药、找名医、针灸、跑步、玄学,一切努力都做了,一顿操作猛于虎,3个月后AMH也就是0.2
22:57卵巢功能太差了,公立医院没法做定制,只能去私立医院
24:14我国的单身女性是不能冻卵的,除非有重大肿瘤疾病或者不孕症
25:04 冻卵还是冻胚胎?卵子复苏率低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卵子不行
28:28 两次取卵:每次两颗,不打麻药,但能放TFboys的大屏和音乐
31:2325个人的大龄生殖1群,5年内只有3个人成功生下小孩
33:08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10年20次取卵,最后也没成功
37:213天的冻胚,7天的囊胚,从3天到7天还会有折损;进一步筛查怕损伤胚胎,技术不够时,用自己的身体,一次一次去试
40:19 我告诉自己,反正有4颗卵,一颗一颗试,不行就重做,永远保有1颗,这就是我的定海神针
42:16 激素六项的bug:普通体检不能在经期,激素六项检查只能在经期
45:31 女人,携带“这个功能”,只有完全say no才会获得和男人一样的自由; 你足够决断吗?如果不是,行权窗口期依然会焦虑
49:28 生育的成本在女性,决策也应该多一些选择
52:31 剖腹产的痛苦是稳定的70分,但是顺产的痛苦是20分到170分
54:49 公立医院vs私立医院:生产、检查、人文关怀
01:01:31 有一个快乐的、情绪稳定的,没有产后抑郁的母亲是更重要的
01:05:27曾经觉得没有任何遗憾,但知道Rebecca还有3个冻胚的时候,会有微妙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