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講經

S2EP22 愛的理論(上):失樂園後,人類得到根本孤獨;以狂歡、跟風逃避分離、焦慮。結果發現「自我」早已被「別人」吞噬丨《愛的藝術》

06.17.2023 - By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Play

Download our free app to listen on your phone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Get it on Google Play

上集,我哋講咗佛洛姆認為愛係藝術、係一個動詞。但點解人類要愛呢?若然唔愛,咪唔會錯愛。

佛洛姆會為你講述一個關於人類根本需要嘅故事:

喺遠古之際,當人類同動物仍然分別唔大,嗰陣時嘅人係唔會愛,亦唔需要愛。《聖經》創世紀嘅亞當夏娃食分辨善惡樹果子嘅故事,正正述說住人類進入一個能夠愛、需要愛嘅世界。亞當夏娃見到彼此裸體而羞恥,唔係因為裸體本身,而係因為當人擁有理性,就會發現自己同自然界、同他人唔同,呢一種分離感,逼使到人尋求合一。呢點我哋喺絕地天之通有提及到。

分離感嘅必然,使得人天生就處於分離嘅處境,因而有解除分離嘅需求。要解除分離,自然就將自己投身到「別人」。

海德格都有類似意思。佢講到:

「事實上,自我首先和通常地(zunächst und zumeist)都是非本真的,都是『別人自身』。」(引自關子尹,《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不過海德格嘅「別人」(das Man)有特別意思,喺下文會簡單講講咩係「別人」,我哋遲下會詳細少少講海德格!牛哥解經新系列,西哲幼稚園)

人會點樣投身到「別人」?例如糊塗咁以部落狂歡、從眾行為得到假合一……

今集,會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係「失樂園:被逐伊甸」。我哋一齊睇下佛洛姆點樣寫實/科學地(?)描述,人點樣由和諧進入分離嘅世界、禁果嘅意義原來同分離有關。

第二個部分,係「假樂園:再尋合一」。講述離開樂園嘅人,從世界當中掙扎,用各種方式去尋回合一、尋找樂園;部落社會會常用狂歡、狂迷,現代社會會利用從眾。你會發現,「人,係不自覺地自願從眾」(牛某,今集)。每一個人都以為自己唔從眾,殊不知,人係自然從眾。

謹此引錄佛洛姆一段拳拳到肉嘅文字:

「大多數人甚至察覺不到他們有從眾的需要。他們生活在一種錯覺中,以為他們是順著自己的想法和嗜好行事,以為他們是個體,以為他們的見解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只是這些見解正好和大多數人的見解相同。所有人的見解一致又證明了「他們」的見解正確。又由於人們仍然有需要感覺一些個體性,他們便用各種微小不同來滿足這種需要。手提包或運動衫上的姓名縮寫,出納員的名牌,支持民主黨而不支持共和黨……這些都是個人差異的表達。廣告口號「它與眾不同」道出了對差異性那可憐兮兮的需要,哪怕在現實上這種差異性已近乎不存在。」(頁60)

現代嘅平等,早已利用人嘅從眾心態,成為去除差異、個體獨特嘅最大利器;平等變成一種新式從眾,令人變成一模一樣嘅「原子人」。佛洛姆仲因此批評唔真誠嘅男女平等,我會加把口去指責以「平等」之名,扼殺個體嘅做法。

有人話哲學家冷酷,我話佛洛姆呢個心理家嘅視角,係用最平靜、冷酷嘅語氣,去刺穿人心。

先用一段文字開頭:

身處伊甸服禁果,孤獨一身失樂園;

狂歡從眾又工作,逃避分離及焦慮;

縱身平等失自我,眾人昭昭我獨昏。

_____

Instagram: @cowgortalk

YouTube: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Patreon:patreon.com/cowgortalk

文字版:cowgortalk.wordpress.com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owgortalk/message

More episodes from 牛哥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