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講經

S2EP25 全港最簡明康德入門(下一):兩個比喻,串連一堆概念;簡介先驗、超驗、感性、理解嘅意思同關係,繼而為知識劃界丨《康德知識論要義》、《哲學的故事》

07.08.2023 - By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Play

Download our free app to listen on your phone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Get it on Google Play

記得聽幾次上集先好聽呢集。如果你覺得上集有難度,咁今集就要再認真啲聽。牛某唔識得通靈,只係識得為你展現系統。我相信,你係一個對知性有要求嘅人先會聽牛哥講經。所以,加油。

記得睇文稿!

上集,我哋搵到感性(紅色)、理解(藍色)、理性(黃色)三種拼圖,亦喺一開頭提及過康德分咗兩個知識過程,原料同加工物。

今集就要睇下康德點樣分析人類嘅認知方式。由於內容較多,分成兩個部分,以兩集嘅形式推出,兩集會分享同一個引子同結語。

第一部分係「字詞定義、知識界限」。

我哋以字詞嘅定義,睇清純粹理性批判嘅意思,亦會用簡單比喻睇下超驗、感性、理解、勞思光所講嘅「範疇化之雜多」等等概念嘅箇中意思;嘗試描述康德所講嘅知識產生嘅過程,最後為知識劃界。

第二部分係「劃界之後,理性上帝」。

上集提到「康德嘅結論居然係指出本體知識位於知識界限以外,本體唔係認知對象,所以本體知識係唔可能成立(只係幻覺)」(牛哥講經,S2EP24),我會解釋為知識劃界之後,確定上帝唔係知識對象,點解係對上帝嘅最大保留。我仲會講一講海德格,顯示哲學家有時所討論嘅上帝,同神學家志趣不同。

最後,我會用康德喺一批嘅導論嘅第一句(即係上集講經驗可以分為兩層嗰句),為你完整咁總結康德嘅諗法。

按:康德入門系列,我主要運用咗:

勞思光,《康德知識論要義》,第三章,有關康德要義部分

李澤厚,《批判哲學的批判》,第二章,有關於康德認識論(知識論)

威爾・杜蘭,《哲學的故事》,第六章,有關先驗感性、先驗邏輯

劉創馥,《黑格爾新釋》,第二章,對康德哲學嘅總結

*排名依照我使用嘅多寡

_____

Instagram: @cowgortalk

YouTube: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Patreon:patreon.com/cowgortalk

【文稿可於Patreon免費閱讀】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owgortalk/message

More episodes from 牛哥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