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講經

S2EP14 「古代共和」同「近代共和」有咩分別?Republic會譯成共和,原來係為咗紀念一個叫「共和」嘅人?|共和之路(上集)

03.07.2023 - By 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Play

Download our free app to listen on your phone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Get it on Google Play

今集起因係要補充迦太基同羅馬政制上嘅不同,有啲講遠咗,我相信仍然有意思。

本來今集個標題係:「由迦太基到孫文,為你簡單講講共和制度嘅三大變遷,窺探民主精神嘅意味」,但係我又寫多咗,所以拆做兩集。所謂三大變遷,其實係我分咗三個階段去為你講講「共和」意思上嘅轉變,分別係:

古代共和:以羅馬共和同迦太基共和作為例子

近代共和:以西方嘅英、法、美國作為例子

孫文共和:以孫文嘅三民五權作為例子

今集就只講到頭兩大變遷,即係古代共和同近代共和,最後,我哋仲會補充「共和」譯名嘅來源。

你可能會知道,「共和」係翻譯自羅馬概念,res publica,英文即係republic,好多人都會因此認為共和制度源自羅馬共和國,又或者羅馬共和國已經定義出咗共和。但中國史家施治生喺評論羅馬政體嘅時候就提醒我哋:

「共和國……以羅馬共和制為其歷史典範。這並不意味著古代的民主和共和僅僅限於古希臘羅馬地區,單純地把古代西方當作民主和共和的發源地。其實,東方文明古國並非所謂的東方專制主義一統天下,許多國家都留存了民主和共和的歷史痕跡。 」(施治生,《試論古代的民主與共和》,1997,頁3-13)

換言之,「共和」呢個概念,雖然源自羅馬,其他文化亦未必稱自己嘅政體做共和,但唔代表其他文化無共和。即係即使無「共和」之名,都可以有「共和」之實。正如我哋喺《宇宙與歷史》提到,古人並無「存在」呢個概念,但佢哋會用神話思考「存在」一樣。

所以,要了解「共和」嘅根源,最好就睇埋同羅馬同時期嘅國家,睇下當中有無「共和」精神。迦太基亦被史家視為係共和政體。咁古代共和精神到底係咩呢?

呢層就要交畀亞里士多德為我哋定義,然後檢視羅馬同迦太基邊個更加「共和」,再睇睇「共和」隨住時間喺意思上嘅巨變:共和國點樣由有君主,變成人民之國嘅意思。當中會稍稍講講孟德斯鳩同林肯。

用一個鐘(兩集)由迦太基講到孫文,內容一定會比較簡略。但我相信,有時「見林」比起「見樹」更為重要。因為一個歷史視角首先要夠廣大,先能夠容許人細緻研究嘅時候,搵出唔同時代、地區嘅特性。

有機會嘅話,我會同你一齊逐個逐個部分慢慢睇。今次就先提綱式咁睇睇「共和之路」,了解共和,下集再睇孫文。

提提大家,如果你覺得《牛哥講經》值得支持/你想聽到牛某製作嘅更多內容、聽返線上讀書組嘅重播,好歡迎你加入到patreon,一齊閱讀、一齊思考。

_____

Instagram: @cowgortalk

YouTube:讀物農莊 Anybooks Farm

Patreon:patreon.com/cowgortalk

文字版:cowgortalk.wordpress.com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owgortalk/message

More episodes from 牛哥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