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與我們

EP07 | 教育物語 ft. 蘇仰志X潘大謙【謝佩霓 | 我城與我們】


Listen Later

['

「所有的教育其實就是人的教育,到最後都是生活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疊合。」

\n

 

\n

你曾經是大人眼中的「乖」學生嗎?你會怎麼定義乖或不乖?

\n

香港視覺藝術家潘大謙說自己從小就被當成「不乖」的小孩,大學在臺灣師大就讀時,因為不肯修改教授覺得有異議的作品,差點畢不了業,如今卻在所謂體制內的教育單位教書,不過他也指出所謂「問題學生」的出現都可以在教育的源頭找到答案。而自小被大人視作乖小孩的蘇仰志,美術本科出身,不過很早就確定自己想當藝術家而不是教人藝術的老師,以「不太乖教育節」打響名號後,創立了一所體制外的不太乖的全民學校「雜學校」,希望引領更多人看見教育的各種樣貌。

\n

 

\n

現今的教育似乎跟不太上時代和社會的變化,教育是否更應該像生物多樣性那樣存在,保有不同的發展面貌,讓每個孩子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集一起搭上潘大謙老師與蘇仰志校長的教育列車,聽兩位藝術教育工作者聊對體制外教育與體制內的各種觀察,包括香港與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教育的樣貌與變革、兩地有哪些不同的教育選項、對下一階段的教育又有哪些想像與期待。

\n

 

\n

來賓介紹

\n

蘇仰志:江湖人稱「地瓜校長」,「雜學校」創辦人、臺灣教育科技新創發展協會理事長,學習狂熱份子,擅長登高一呼,然後勇敢行動實踐系統以外的各種創新,認為藝術和創造力在解決教育和社會問題方面至關重要。

\n

 

\n

潘大謙:出生於香港,先後於台灣與法國接受藝術教育,現為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副教授,長年專注於裝置藝術創作,近年也跨足編舞,身兼索拉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兼團長。

\n

 

\n

精彩重點

\n

06:06  大謙受台灣新浪潮時期的文藝氣息吸引而來台唸大學

\n

13:45  香港其實也有一群努力對抗以經濟金融或升學主義為主流教育的人

\n

16:49  學習路上永遠都要保有好奇的心

\n

20:31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先專注你內在想關心的議題是什麼

\n

30:57  臺灣「實驗教育三法」的出現讓教育的創新展現更「自由」的面貌

\n

 

\n

----------------------------------

\n

【《我城與我們》為「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每週一和四,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節目小鈴鐺、按下愛心收藏、並給予5星評價,持續關注節目動態!

\n

製作人:佘國瑩     錄音:劉寶苓     後製:孫藝庭

\n

 

\n

| 收聽更多《我城與我們》精彩節目: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139

\n

| 瞭解更多臺港訊息,追蹤「走台步」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tep

\n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OrderedDict([('content:encoded', '

「所有的教育其實就是人的教育,到最後都是生活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疊合。」

\n

 

\n

你曾經是大人眼中的「乖」學生嗎?你會怎麼定義乖或不乖?

\n

香港視覺藝術家潘大謙說自己從小就被當成「不乖」的小孩,大學在臺灣師大就讀時,因為不肯修改教授覺得有異議的作品,差點畢不了業,如今卻在所謂體制內的教育單位教書,不過他也指出所謂「問題學生」的出現都可以在教育的源頭找到答案。而自小被大人視作乖小孩的蘇仰志,美術本科出身,不過很早就確定自己想當藝術家而不是教人藝術的老師,以「不太乖教育節」打響名號後,創立了一所體制外的不太乖的全民學校「雜學校」,希望引領更多人看見教育的各種樣貌。

\n

 

\n

現今的教育似乎跟不太上時代和社會的變化,教育是否更應該像生物多樣性那樣存在,保有不同的發展面貌,讓每個孩子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集一起搭上潘大謙老師與蘇仰志校長的教育列車,聽兩位藝術教育工作者聊對體制外教育與體制內的各種觀察,包括香港與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教育的樣貌與變革、兩地有哪些不同的教育選項、對下一階段的教育又有哪些想像與期待。

\n

 

\n

來賓介紹

\n

蘇仰志:江湖人稱「地瓜校長」,「雜學校」創辦人、臺灣教育科技新創發展協會理事長,學習狂熱份子,擅長登高一呼,然後勇敢行動實踐系統以外的各種創新,認為藝術和創造力在解決教育和社會問題方面至關重要。

\n

 

\n

潘大謙:出生於香港,先後於台灣與法國接受藝術教育,現為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副教授,長年專注於裝置藝術創作,近年也跨足編舞,身兼索拉舞蹈空間藝術總監兼團長。

\n

 

\n

精彩重點

\n

06:06  大謙受台灣新浪潮時期的文藝氣息吸引而來台唸大學

\n

13:45  香港其實也有一群努力對抗以經濟金融或升學主義為主流教育的人

\n

16:49  學習路上永遠都要保有好奇的心

\n

20:31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先專注你內在想關心的議題是什麼

\n

30:57  臺灣「實驗教育三法」的出現讓教育的創新展現更「自由」的面貌

\n

 

\n

----------------------------------

\n

【《我城與我們》為「財團法人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委託鏡好鏡製播】

\n

每週一和四,上線全新一集 

\n

開啟節目小鈴鐺、按下愛心收藏、並給予5星評價,持續關注節目動態!

\n

製作人:佘國瑩     錄音:劉寶苓     後製:孫藝庭

\n

 

\n

| 收聽更多《我城與我們》精彩節目:https://www.mirrorvoice.com.tw/podcasts/139

\n

| 瞭解更多臺港訊息,追蹤「走台步」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tep

\n

| 追蹤《鏡好聽》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n

|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我城與我們By 鏡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