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杉FM

EP14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江河交接处看人生的沉浮


Listen Later

李白的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给了今天的扬州城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每年清明五一假期的扬州城更是人山人海。作为扬州本地人,我也想在烟花三月出一期关于扬州的节目。但这一期绝非一个旅游导览。我也不会推荐大家在节假日去赶烟花三月的热闹。人挤人的情况下,哪怕再美的风景,都会被“向前走,不要逗留”催促的喇叭声大大折煞。我们去一座城市旅游就会变成是打卡式的走马观花🚶🐎👀💐

这一期是关于扬州的另一个打开方式。是关于诗歌,是关于扬州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旅游方式,就是我先知道了一个地方,知道了这个地方的一些故事,我因为这个故事去到了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放大我听故事的时候情绪,然后收藏。这样,我就会感觉和这个地方产生了更深的联系🍀

这一期我会从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也就是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说到李白的人生以及他和扬州的交集,中间也会穿插一些扬州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然后再结合大运河的历史,和大家一起从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感受春天的江水,江上的明月和世事的变迁。希望大家听了这一期,更想去扬州走一走。不止是因为“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也不止是因为春天才去💕

👀以下是节目具体的时间轴🔍

03:53由「水」引发的讨论,关于水的诗词连成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新编

王国维提出的这三重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特别理想的模型。如果放在人短暂的一生上,可能有些不妥。事实上,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前途也不一定是光明的。

07:08 为什么从水说起?”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故事因「水」而起;扬州城因运河而兴盛

09:03 唐朝开元年间扬州是个什么样的存在?经济中心、军事交通要塞

10:13 开元年间整体的物价水平和社会风貌:基层公务员的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多少斤大米?那时候的恩格尔系数比现在还要低?——来自唐代史学家杜佑《通典》里的证据

10:37 骑驴走天下:唐朝诗人把驴当成共享单车

13:29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在扬州消遣的场景;“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15:12 李白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行卷求官”又是怎么回事?

16:23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是什么样的心境?

17:48 唐朝的消费型城市:扬州是当时的上海,也有自己的“扬币”

18:52 扬州三把刀:一种从头到脚的讲究

19:23 淮扬菜为什么可以成为国宴

20:20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到澡堂子泡澡对扬州人意味着什么?

22:24 “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以是纯粹的享受

23:28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24:02 最早开凿运河的人:春秋战国吴王夫差开凿的邗(hán)沟和今天的扬州的大王庙以及扬州的邗江区

25:34 隋炀帝杨广开凿的大运河

26:47 杨广的功过是非:“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样庞大的工程本来是可以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慢慢完成的。杨广的失败就在于企图用一个很短的时间去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内卷吧。

28:38 和推拿师傅一起的感慨:人好像很少有纯粹为了享受而去干的事情

我们难道也在像隋炀帝杨广那样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宏大的目标,然后为此透支未来吗?隋炀帝透支的是他的民众还有国运,我们透支的是自己的身体。后人能看到了隋炀帝的功绩,忘记了惨死的民众。而我们能留下什么丰功伟绩呢?我们受伤的身体谁又在乎呢?

30:01 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智慧

“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望相似。”终于有一天,我们也会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后人们只会记得我们这个时代是AI突飞猛进的时代,至于为这个时代奉献的打工者们,他们会有一个统称,叫程序员们,科学家们,广大在一线奋斗的工人们。

32:48 两种扬州旅游的打开方式不止是烟花三月,随时都可以!

第一就是纯享受,吃早茶泡澡堂是正经;第二就是到瓜洲看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在历史长河的交汇处,和黑塞笔下的《悉达多》一样,和水对话,感悟水的智慧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真正的随心旅游,不做特种兵。扬州不止是烟花三月的美景,满园春色哪里都有。烟花三月是享受,春江潮水是沉浮。在扬州只管放松和神游就够了~❤️

听了节目想去扬州旅游的小伙伴,也欢迎加入「听友群」和主播交流旅游攻略哦🍃🍃

2023年7月在扬州看的《长安三万里》,晚上十点的瘦西湖南门

隋朝大运河走势图

本期音乐🎵 Bilibili Up主「二十四伎乐」民乐版《茉莉花》

封面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啊婆Apo」烟花三月下扬州

「听友群」进群方式见主页节目公告哦~:)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南洋杉FMBy TZ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