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沒教的事

EP20 社群焦慮!


Listen Later


直男們也有社群焦慮嗎?


這幾年「社群焦慮」幾乎變成現代文明病了。

沒事就刷短影音 → 焦慮、分心、睡不好,越看越累。

甚至連台北「叔叔輩」都逃不掉。


什麼是社群焦慮?


因為社群媒體產生「不安與緊張」

比較迴圈:看別人的高光時刻 × 對照自己的日常 → 自我貶抑。

多巴胺鉤子:讚數、留言、短影音的即時刺激 → 停不下來。

表演壓力:發文怕不完美、怕太慢、怕太糟。

通知疲勞:群組、標記、推播 → 注意力碎片化。

災難刷屏:負面新聞、炎上事件 → 情緒耗損。


為什麼特別容易焦慮?


因為演算法偏好強情緒、兩極化,放大比較與憤怒。

創作者卡在「產出 → 迴響 → 再產出」壓力;消費者卡在「知道很多 → 行動很少」的落差焦慮。


快速自測(是/否)

1.起床或睡前 30 分鐘必滑社群。

2.發文後 1 小時內狂刷新。

3.看見他人里程碑,心情直接下滑。

4.被訊息打斷學習或工作會沮喪。

5.不滑會焦慮,滑了更焦慮。


≥3 題=高風險,建議調整方式!


如何嘗試改善?


習慣調整

把愛使用的 App 丟到第二頁。

關掉讚數、非必要通知。

使用前問自己:「我要找什麼?」找到就關掉。


時間管理

設定兩段固定時段上線,其餘時間不上線。


當然「如果怎麼滑都不會焦慮反而更開心,那就繼續做沒關係🤣」


生活重心回歸

轉換部分滑手機的時間 → 閱讀 / 運動 / 創作 / 維繫人際。

若已出現失眠、恐慌、無法專注,請尋求專業協助。


小結:社群焦慮不是你的錯,它是被設計出來的。但你可以重新設計自己的使用方式,讓社群成為工具,而不是牢籠。


你試過最有效的減輕社群焦慮的方法是什麼呢~

------------------------------

本期最「爸」

(健身房的派系之分!?)


正:最近開始重回健身房懷抱,對於所謂的練腿派跟不練腿派勢必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本人什麼都稱不上,是菜雞中的菜雞)


這張圖是採用哥吉拉大戰金剛的AI製圖跟後製:上半身超級強壯的金剛,胸肌、手臂練到爆;另一邊則是大腿粗到爆的哥吉拉但手感覺沒有什麼力氣🤣。


健身圈最經典的矛盾:不愛練腿的的金剛派,或是練腿無上限的恐龍派。(你們是哪一種類型呢!?)


不過肯上健身房就值得嘉許啦~

不是真的要「推多重」或「蹲多深」,而是找到能長期維持、又能保持熱情的方式啦!不管是金剛還是哥吉拉,至少都比完全不運動的「沙發馬鈴薯」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你爸沒教的事By 阿正 & K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