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於屏東出生的張新丕老師在本集節目中陳述了90年代,一路走來對台灣藝文環境的參與與自身去到「藝術之都」法國巴黎深造、開展、加入畫會等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差異。
是甚麼樣的理念,讓當年藝術圈掀起一股「出國風」?
又是甚麼原因讓張新丕最後決定留在台灣發展並加入南部當代藝術推動的行列?
而他「畫出台灣」的作品中,又帶了什麼樣獨特的理念?且讓我們聽他娓娓道來。
【來賓介紹】
張新丕 / 藝術家
1955年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為前輩畫家張金得之子,早年就讀於東方工專美工科,
1987年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畢業後曾一度到奧地利定居創作。
其擅長複合媒材、油畫和裝置藝術。早年曾以油畫作品參加奧地利的國際青年美展,曾於巴黎六區和奧地利國家博物館舉辦油畫個展。
1989年進入奧地利分離派,其近年之畫作,常以曖昧而模稜的造形,蒙太奇的平面構圖,
隱喻的心象表現手法,將社會批判以至於性別議題融入畫中,頗能反映時代脈動。
於屏東出生的張新丕老師在本集節目中陳述了90年代,一路走來對台灣藝文環境的參與與自身去到「藝術之都」法國巴黎深造、開展、加入畫會等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差異。
是甚麼樣的理念,讓當年藝術圈掀起一股「出國風」?
又是甚麼原因讓張新丕最後決定留在台灣發展並加入南部當代藝術推動的行列?
而他「畫出台灣」的作品中,又帶了什麼樣獨特的理念?且讓我們聽他娓娓道來。
【來賓介紹】
張新丕 / 藝術家
1955年生於屏東縣內埔鄉,為前輩畫家張金得之子,早年就讀於東方工專美工科,
1987年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畢業後曾一度到奧地利定居創作。
其擅長複合媒材、油畫和裝置藝術。早年曾以油畫作品參加奧地利的國際青年美展,曾於巴黎六區和奧地利國家博物館舉辦油畫個展。
1989年進入奧地利分離派,其近年之畫作,常以曖昧而模稜的造形,蒙太奇的平面構圖,
隱喻的心象表現手法,將社會批判以至於性別議題融入畫中,頗能反映時代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