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聽眾回音:https://forms.gle/31PJMLCN2eLFu8dC6
【節目簡介】
「原來“物”,他並不是只有一種定論 。」
蔡獻友老師將在本集與您分享了在名為「世界」的地方中探索到的新媒材、人生哲理以及他從發現到善用創作的心路歷程
。在他出國留學的期間裡,他並不完全只是去磨練技術、增長見聞,更是讓他自己意識到自我的「主體性」,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
在節目中,蔡獻友老師亦細述了他是如何發現「墨結晶」、 樹皮…等一系列多媒材,包括打破固有「油水不相容」概念,其作品中的深意值得深思。
【來賓介紹】
蔡獻友 / 教師、藝術創作者
現職正修科技大學視傳系教授,獲美國密蘇里州Lindenwood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所藝術碩士。
曾展出重要個展30餘次。作品獲國美館、北美館、高美館…等典藏。
蔡獻友的創作過程中,用當下植物存在的真實性,探看它生命基因的源頭。
鋪排於作品上的植物逐漸變質、枯萎,成為一種新生的概念;黑煙、膠、水的混合,在作品基底層上自由流動,則象徵了歷史的變動。
物質聚、散之間的互相影響,是一種自然的力量,讓它們以觀者所見的樣貌呈現。
以植物做為藝術創作的主題,並在繪畫材質上深刻表現物質的自然力,蔡獻友將他自己的人生潛思與林木的生命力投射在他的作品之中
,其作品畫面不僅僅是對純粹美學的追求,看似沈靜內斂而略微神秘,富含純粹的情感以及耐人尋味的哲思。
近期作品「湖錯」系列藉由玄祕的青藏高原湖泊,從無垠的深海迴旋渾沌裡,表現物質自身的原態,及其作為繪畫材質的潛在張力;
能在畫面上展現自己的話語,保留「野性」的獨立。畫面是無盡自然與人文精神的凝練,擴展了獻友老師對世界更貼近的感知!
聽眾回音:https://forms.gle/31PJMLCN2eLFu8dC6
【節目簡介】
「原來“物”,他並不是只有一種定論 。」
蔡獻友老師將在本集與您分享了在名為「世界」的地方中探索到的新媒材、人生哲理以及他從發現到善用創作的心路歷程
。在他出國留學的期間裡,他並不完全只是去磨練技術、增長見聞,更是讓他自己意識到自我的「主體性」,更加明確自己的定位。
在節目中,蔡獻友老師亦細述了他是如何發現「墨結晶」、 樹皮…等一系列多媒材,包括打破固有「油水不相容」概念,其作品中的深意值得深思。
【來賓介紹】
蔡獻友 / 教師、藝術創作者
現職正修科技大學視傳系教授,獲美國密蘇里州Lindenwood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所藝術碩士。
曾展出重要個展30餘次。作品獲國美館、北美館、高美館…等典藏。
蔡獻友的創作過程中,用當下植物存在的真實性,探看它生命基因的源頭。
鋪排於作品上的植物逐漸變質、枯萎,成為一種新生的概念;黑煙、膠、水的混合,在作品基底層上自由流動,則象徵了歷史的變動。
物質聚、散之間的互相影響,是一種自然的力量,讓它們以觀者所見的樣貌呈現。
以植物做為藝術創作的主題,並在繪畫材質上深刻表現物質的自然力,蔡獻友將他自己的人生潛思與林木的生命力投射在他的作品之中
,其作品畫面不僅僅是對純粹美學的追求,看似沈靜內斂而略微神秘,富含純粹的情感以及耐人尋味的哲思。
近期作品「湖錯」系列藉由玄祕的青藏高原湖泊,從無垠的深海迴旋渾沌裡,表現物質自身的原態,及其作為繪畫材質的潛在張力;
能在畫面上展現自己的話語,保留「野性」的獨立。畫面是無盡自然與人文精神的凝練,擴展了獻友老師對世界更貼近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