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號遊覽三峽博物館、人民大禮堂外觀、中山四路三層步道、18梯、 磁器口古鎮。
《重慶市-三峽博物館》
三峽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以重慶市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共同形成三位一體,的城市標誌性建築群。
以古人類標本、三峽文物、巴蜀青銅器、漢代文物、西南民俗文物,大後方抗戰文物、瓷器、書畫、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
《重慶市-三峽博物館-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的興建,很多古文物都埋入庫底,當時取出很多古文物,收藏於三峽博物館,對於三峽的介紹非常的完整,尤其是有生動的影片播放。
三峽大壩的興建,造成大批民眾的遷徙,不僅搬遷到附近,也遷徙到其他省份,並對古代居住於三峽地區人民的生活,都有詳盡的介紹,如:縴(ㄑㄧㄢˋ)夫或是挑夫,重慶挑夫的簡稱為棒棒。
《重慶市-中山四路》
車行過中山四路,中山四路上除了中國民族黨派博物館的特園外,此地還有桂園、周公館、戴公館、張相公館。
國民政府駐渝期間,許多政府機構和政黨代表處的所在地,起點為上清寺 終點為曾家岩,全長約一公里左右。
《重慶市-山城步道》
重慶自古走出了多條盤山的步道,如今的步道,維護和維持了老山城的行走,爬山的特色增加了現代元素。
我們走的山城步道,旁邊就是嘉陵江,還有電梯可上下,也可直接上下,沿途景觀非常漂亮。
另外一面很多的商店,尤其茶室裝潢的非常的典雅,讓你很想進去品茗,有的特色商店在門口,裝置許多可以旋轉動態的鴨子,來吸引遊客進門、參觀選購。
《重慶市-18梯》
18 梯道路,本身為一段長約 400 公尺, 200 多級青石階梯,南北連接重慶的上半城、校場口與下半城區。
18 梯地區因位於渝中半島,沿江台地取水便利,成為了重慶最早的居民,生活聚居區之一。
但有一特色是,早期的發展是以取水便利為主,因而有意「以井水取水景觀設施」,來吸引遊客,大家在這邊猛拍照。
《重慶市-磁器口古鎮》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毗鄰嘉陵江,是明清時期以來,磁器口一直是重要的水陸碼頭。
為嘉陵江下游物資集散地,是重慶主城區內少有的,能領略老重慶風味的地方,被稱為小重慶。
一般的古鎮也就是吃吃喝喝的,沒有什麼差異性,我們買了一些筆、小玩具,都是¥1 ¥2,可見他們內捲的很厲害,我相信我們買的應該是倒店貨。
《去重慶北站 接駁到豐都上船》
我們 16:00 多就吃晚餐,因為我們坐的華夏神女3號,通知要去重慶北站,對面的集散中心集合,用接駁車送我們到豐都上船。
每年的三四月份,長江三峽段的水比較淺無法行船,原來在重慶朝天門上船,改到豐都,而且行車時間要兩個多小時,這就是我們浪費掉的時間。
《華夏神女3號 各層樓設備》
華夏神女3號的電梯只到5樓,我們住在6樓,7 樓就是運動廣場。
我們這一團都是老人,就請服務人員幫我們的行李,從 5 樓將提到 6 樓,再各進房間,我們住的是標間,是附有陽台的房間,相當的不錯。
Youtube: https://youtu.be/4bSFZejc-Ks 18’3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