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計劃,是搭乘滿洲里 6 號公車,到滿洲里「國門景區」去遊玩,順遊套娃廣場。
等公車時,有一位司傅過來說:「到國門只要¥19 (NT$86) 要不要搭呀!」,雄哥在高德地圖上查過,要¥29 (NT$131),他竟然¥19 願意載。
雄哥問:「您的車在哪裡呀!」,他指著前面一台計程車,雄哥說:「好啊」,與其在這邊等公車,不如就打滴過去也蠻舒服的。
車上司傅鼓舌如簧地介紹滿洲里,順帶說明可以包車,到呼倫湖去轉一轉,會經過大草原,也有牧民家可騎馬,換蒙古裝照相,同時也可以喂羔羊,5 個鐘頭、6 個鐘頭都沒關係,回程還會經過扎賚諾爾博物館,可以過去參觀,還有猛獁象公園。
猜一猜包車遊以上景點,一天要多少錢呢?才¥200 (NT$900),這當然是淡季的價錢,旺季價格翻漲至三、四佰元,都是有可能的。
呼倫湖沒有客運大巴,只能自駕或包車遊,既然有此機會就把握吧!就由到國門的¥19,改為包車遊¥200。
至於扎賚諾爾博物館、猛獁象公園,我們昨天已造訪過,今日就不再去了,司傅說:「市區看看,你要去哪裡都 OK」。
《內蒙古-滿洲里-套娃酒店》
套娃廣場其實就是酒店,現在遊客稀少,遊樂區沒有開放,而俄羅斯來的馬戲團,要在 6 月 25 號才會開始首映,換句話說,現在到套娃廣場,也只能拍拍照,逛逛飯店。
兩個套娃型建築物都是酒店,後面還有一個城堡飯店,另外有馬戲團的專用場地,大套娃還沒完工。
在旺季時,套娃酒店一間房間可以賣到¥6,000 到¥10,000,這太貴了,會不會賺翻了呢?
五月仍是淡季,雄哥上網查一查,現在住房要¥500 多,再加上兩份早餐,那肯定要衝破¥700 (NT$3,150),也不是很便宜;我們還是住在「盧布里俄式酒店」,¥100 (NT$450),俄式風格獨特,位置地點特佳,在滿洲里市中心。
免費參觀小套娃的套娃飯店,裡面金碧輝煌,裝潢確實很漂亮、沒話說,難怪會這麼貴,一樓 lobby 有很多家的特產店。
《內蒙古-滿洲里-國門》
司傅載我們去一處,可以不用買票進去,就可看到國門,也可以看到界碑的地方,這對其他不想花國門入門票的遊客,是很管用的。
我們到國門的售票處,姑娘說:「上觀光塔,門票¥130 (NT$450),不上觀光塔只要¥30,65歲以上免費」。現在是淡季,觀光車就不開,進去就用走的。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蒙服體驗》
我們往呼倫湖的方向前進,經過大草原,有牧民家提供騎馬體驗,小圈的約十幾分鐘¥100,大圈的約二三十分鐘¥200,到後來,他說小圈的¥50 就好了。
「2017蒙古語言與文化24天」,在蒙古國觀看了「那達慕」草原盛會,也體驗了射箭、騎馬、騎駱駝,過草原遊牧生活,其中也包括了「蒙服體驗」,那時穿的是帝王、后妃的服裝,頭套、配件都笨重無比。
本來對蒙服體驗,無甚興緻,但此次穿蒙服體驗,是穿平時的蒙服,男女每人¥30 (NT$135),不限次數換服,這倒是引起我的興趣,換了 4 次蒙服,雄哥監持不要蒙服體驗,那就成我的專人攝影師,將每張照片都拍的美美的。
碰到了一位楊姑娘,她是自天津來此開庭的律師,正事辦完了,就順道包車遊呼倫湖;我們就拍雙人照,由我擺各種姿勢,楊姑娘跟著擺,拍起來是很不一樣的,楊姑娘說:「她從來沒有這樣拍照過,每次都是站的直直的」。
《天空灰濛濛 風大又冷 遊興大減》
「通湖路」就是滿洲里通往呼倫湖的道路,總共 40 公里,快到呼倫湖時,看到有一新的建築物寫「遊客中心」,還停了很多的巴士。
司傅說:「這下糟糕了,不久將來會在此設接駁站,以後要進入景區就必須坐觀光車」。
到了呼倫湖,一下車就覺得冷颼颼的,司傅說:「今天不像陰天,像是草原失火灰塵造成的」,呼倫湖畔風很大、冷吱吱的,而且蠻空曠的,沒什麼可遮避風的建築物可供休息。
整個湖區相當大,但缺乏可遮風避雨的休息區,湖水也是濁濁的,可能風大,把湖底的東西翻攪起來。
司傅說:「只要七八月陽光照射湖面,湖水就會清澈,今天要看到藍天白雲是不可能的,就是灰濛濛的」。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呼倫湖》
呼倫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呼倫湖與大興安嶺,含呼倫貝爾大草原一起,擁有完備的森林、草原、河流、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共同構築起,中國北方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自然界,逐水草而居的生命驛站,呼倫貝爾以極致張揚的地理符號,成就了這一片土地,一個響亮的名字呼倫貝爾。
呼倫湖又稱達賴湖,意思為「海一樣的湖」,在距離大海最遠的北方,呼倫湖像大海一樣,承載了滿滿北方人類,生態文明發展的記憶。
在呼倫湖畔,猛獁象化石印證了歲月的久遠,扎賚諾爾人萬年的記憶揮之不去,中國近代工業的汽笛鳴響著,從這裡穿過歷史。
《內蒙古-滿洲里-滿洲里市博物館》
李司傅載我們到「滿洲里博物館」,他來滿洲里已三十多年了,也未曾進去「滿洲里博物館」,我們的包車行,就在此劃下句點。
「滿洲里博物館」是俄式建築群,哥特式建築古色古香,得注意它的開館時間,是每週二至周日,上午9:0~12:00 11:30 停止入館,下午 14:30 到17:30 17:00 停止入館。
「滿洲里博物館」是一個俄式的歷史建築,非常值得回味的一種格局裡面都在講整個滿洲里的故事。
從清朝,俄國就常常入侵進來到東北,也跟清朝訂了不少的合約,侵佔了中國不少的土地,滿洲里的近代史都是悲壯的。
「清末時局圖」圖中熊代表沙俄、虎代表英國、蛇代表德國、蛤蟆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
「滿洲里博物館」訴說著上世紀被俄國人,壓榨欺負的滄桑血淚史,結束在中國第一個十二五計畫,就是由俄國出資幫助的。
《內蒙古-滿洲里》
滿洲里地處呼倫貝爾湖北岸,自古以來呼倫湖周邊,是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是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室韋、契丹、蒙古…等,諸多古代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滿洲里原名庫爾金布拉克,蒙古語意為「旺盛的泉水」,1900 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這裡成為歐亞大陸,重要的樞紐橋樑。
隨著西伯利亞鐵路,與中東鐵路的貫通,這片「有旺盛泉水的草原」,成為俄國經歐亞鐵路,進入中國滿洲地區的第一站。
俄國人將這裡稱為「滿洲里亞」,這座邊陲重鎮由此而得名「滿洲里」,滿洲里由於地處險要,一直與國際風雲變幻,國家命運與興衰緊密相連。
《內蒙古-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的建設,使俄國勢力進入到內蒙古、東北,也製造了非常多的混亂。
中東鐵路自 1903 年運營以來,鐵路公司完全為俄國方面所控制,中方應有的一些權利均被剝奪。
俄國 1917 年二月革命爆發時,東北軍收回了,對鐵路的駐軍和警務權。
蘇聯援建 156 項重點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 年到 1957年),幫助了新中國的經濟發展,並奠定了新中國的工業基礎。
《內蒙古-滿洲里-中東鐵路第一站》
滿洲里博物館所在位置,是俄羅斯歷史街區,周遭都是俄式建築,非常值得一看。
博物館對面就是滿洲里車站,蓋的古色古香的,旁邊還有一鐵質的「中東鐵路第一站」的牌坊。
裡面的建築物也是美侖美奐的,花園也展示一台蒸汽火車,這個地方是一個保護區,房子雖美,也沒有人在使用。
《內蒙古-滿洲里-盧布里餐廳吃俄式料理》
「盧布里餐廳」是滿洲里排名第一的網紅俄式名店,就在我們下榻的「盧布里俄式酒店」樓下,晚餐我們吃了「德國香腸、乳酪包、羊肉串」,三樣東西就吃的飽飽的。
每一盤都很大,羊肉串下面還墊了麵包,旁邊配菜是洋蔥跟青椒,蠻大份的;乳酪包一打開,熱騰騰的、還會冒煙,整個乳酪就粘成絲,好吃的不得了。
餐廳中央有俄羅斯人,在拉手風琴及跳舞,也帶動客人一起加入舞群,整個餐廳熱鬧非凡、很值,下次有機會還會再來吃,到海拉爾、呼和浩特去用餐。
Youtube: https://youtu.be/HbuhQcOZFgM 14’54”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