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會陪你一起聊聊我最近看的書,還有我在地球上玩耍時的一些小感觸。
自從分享完第33集後,我連續三週沒有更新,並不是真的睡了三週,而是在尋找與外部世界對頻的方式,以及消化一場突如其來的低潮。這次的低潮,是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後不曾遇過的事件,因此,我花了一段時間才釐清內心的風暴。
在這次的低潮中,我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當眼前出現一堵牆時,我是要選擇停止步伐、適應環境,還是要試著繞道或衝撞?這次的挑戰,似乎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相信的價值,並堅定用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
這次的課題是:如果想滿足他人的期待,我就得打破自己設立的工作與人際界線,讓出私人時間,並在參與活動時戴上社交面具。這讓我陷入了掙扎:為了工作與和諧的職場環境,我要不要讓出我的私人界線?
我一向在上班時間秉持共好路線,只要是能力所及,幾乎不會拒絕協助。但在下班後,我完全是另一個人,一個只想把所有時間留給自己的人。一直以來,我對私人時間的吝嗇,並未影響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但這次,我明確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壓力。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難相處、界線過於嚴苛的人,是不是應該為了迎合職場氛圍而妥協讓步。
這段時間,我頂著頭頂的烏雲,努力平衡身心,並不斷閱讀,希望能找到答案。直到和一位朋友聊天後,我才發現這並非我個人的困擾,大家也都在練習拿捏職場界線。這句話,徹底解除了我的負罪感。
在某個清晨,我終於豁然開朗。我意識到,如果我選擇遵從外界期望,不僅會剝奪我的私人時間,還會讓我在不情願的場合中戴上社交面具。這種妥協,不僅會讓我感到不安,更會讓我質疑自己為何無法真誠地做自己。
我很快有了答案:為了滿足外界期待,所帶來的時間耗費與不舒服的人際界線模糊,這些都是我無法接受的。我在人生前半段所建立的價值觀,特別是關於「真實」與「自由」的珍寶,我會捍衛到底,不會為任何人輕易妥協。這與現在的同事好不好相處無關,而是關於「人我界線」與「價值觀是否契合」。
公部門的大家工作量都很重,許多人也習慣在下班後繼續待命。這是一種公私不平衡的職場文化,我曾是其中的「乖寶寶」,但我現在明白,這是一個需要被打破的規則。下班就是下班,除非自己的工作態度已對不起所發的薪水,否則,我們都應擁有公私平衡的生活。
我並不在乎能否透過加班換取補休或加班費,我打從心底厭惡加班這個概念。我的承諾很清楚:在上班時間保持善意、共好,並把本職工作做好。如果這樣的價值觀不被環境允許,那就歸去來兮。我不會對抗付我薪水的人,如果認知不同,離開不適合的環境,才能與對的環境相遇。
做出決定後,我一掃頭頂的烏雲。我不知道未來與大家的互動會不會起變化,但最差或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就是再次斷捨離。我相信自己有選擇,也很願意改變,並始終擁抱未知。我正在活出「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名稱。這次的低潮,只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當我看見真實自己,就很難再回頭當一個配合體制與社會期待的「乖寶寶」。
如果你在職場上也正在經歷某種難以言說的過渡期,希望這集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讓你明白,堅守自己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力量。
閱讀心得
書評
個人成長
心靈自由
讀書筆記
Hi hi~大家好,這裡是《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會陪你一起聊聊我最近看的書,還有我在地球上玩耍時的一些小感觸。
自從分享完第33集後,我連續三週沒有更新,並不是真的睡了三週,而是在尋找與外部世界對頻的方式,以及消化一場突如其來的低潮。這次的低潮,是踏入社會、進入職場後不曾遇過的事件,因此,我花了一段時間才釐清內心的風暴。
在這次的低潮中,我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當眼前出現一堵牆時,我是要選擇停止步伐、適應環境,還是要試著繞道或衝撞?這次的挑戰,似乎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相信的價值,並堅定用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
這次的課題是:如果想滿足他人的期待,我就得打破自己設立的工作與人際界線,讓出私人時間,並在參與活動時戴上社交面具。這讓我陷入了掙扎:為了工作與和諧的職場環境,我要不要讓出我的私人界線?
我一向在上班時間秉持共好路線,只要是能力所及,幾乎不會拒絕協助。但在下班後,我完全是另一個人,一個只想把所有時間留給自己的人。一直以來,我對私人時間的吝嗇,並未影響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但這次,我明確感受到了被期待的壓力。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難相處、界線過於嚴苛的人,是不是應該為了迎合職場氛圍而妥協讓步。
這段時間,我頂著頭頂的烏雲,努力平衡身心,並不斷閱讀,希望能找到答案。直到和一位朋友聊天後,我才發現這並非我個人的困擾,大家也都在練習拿捏職場界線。這句話,徹底解除了我的負罪感。
在某個清晨,我終於豁然開朗。我意識到,如果我選擇遵從外界期望,不僅會剝奪我的私人時間,還會讓我在不情願的場合中戴上社交面具。這種妥協,不僅會讓我感到不安,更會讓我質疑自己為何無法真誠地做自己。
我很快有了答案:為了滿足外界期待,所帶來的時間耗費與不舒服的人際界線模糊,這些都是我無法接受的。我在人生前半段所建立的價值觀,特別是關於「真實」與「自由」的珍寶,我會捍衛到底,不會為任何人輕易妥協。這與現在的同事好不好相處無關,而是關於「人我界線」與「價值觀是否契合」。
公部門的大家工作量都很重,許多人也習慣在下班後繼續待命。這是一種公私不平衡的職場文化,我曾是其中的「乖寶寶」,但我現在明白,這是一個需要被打破的規則。下班就是下班,除非自己的工作態度已對不起所發的薪水,否則,我們都應擁有公私平衡的生活。
我並不在乎能否透過加班換取補休或加班費,我打從心底厭惡加班這個概念。我的承諾很清楚:在上班時間保持善意、共好,並把本職工作做好。如果這樣的價值觀不被環境允許,那就歸去來兮。我不會對抗付我薪水的人,如果認知不同,離開不適合的環境,才能與對的環境相遇。
做出決定後,我一掃頭頂的烏雲。我不知道未來與大家的互動會不會起變化,但最差或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就是再次斷捨離。我相信自己有選擇,也很願意改變,並始終擁抱未知。我正在活出「窩在可能裡」這個頻道名稱。這次的低潮,只是宇宙想確認我是否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當我看見真實自己,就很難再回頭當一個配合體制與社會期待的「乖寶寶」。
如果你在職場上也正在經歷某種難以言說的過渡期,希望這集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讓你明白,堅守自己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力量。
閱讀心得
書評
個人成長
心靈自由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