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覺察情緒的重要性:是否開心,應該由自己察覺,而非依賴他人判斷 。現代人常常專注於做了什麼,卻忽略了自身的情緒狀態 。
- 先認識自己,再改變環境:諮商的經驗顯示,與其強求改變自己的個性,不如先了解自己,然後選擇或創造一個較少觸發負面情緒的環境 。
- 童年經歷的影響:許多目前的行為模式與情緒反應,都與童年時期為了適應父母或家庭環境而產生的行為有關 。唯有認清過去的影響,才能避免在未來,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時重蹈覆轍 。
- 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心理諮商的過程會引導人認識到自己性格中可能不那麼完美,甚至有些「醜陋」的部分。然而,當你認識並接納這些面向後,反而更能向前邁進
關於心理諮商
- 諮商的功能:心理諮商師主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他們不會直接給予答案或建議,而是透過提問,引導你自己去思考、回憶,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療癒 。
- 諮商是合作的過程:諮商的成功需要個案的自發性與合作意願。最終解決問題的,仍然是自己,而非諮商師 。
- 尋求專業協助的原因:當意識到自己心理狀態不佳時,尋求客觀第三方(心理師)的協助,可以避免朋友或家人因情感連結而產生的偏袒或主觀意見,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
關於情緒
- 四種基本情緒:人與生俱來就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憤怒、難過和恐懼 。無論年紀多大,當你處於這些情緒中時,都算是在「兒童心理狀態」
- 憤怒的多種樣貌:生氣不一定會以暴怒的形式表現。有時會以鬧彆扭、沮喪、叛逆或沉默等方式呈現 。學會覺察這些變相的生氣,才能追溯其背後真正的原因 。
- 適時宣洩情緒:情緒需要找到合適的管道宣洩,壓抑不理可能會導致未來在不恰當的時機對無關的人爆發 。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