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否想象过:在看 YouTube 学习视频时,AI 能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暂停视频、提出关键问题、引导思考,甚至像私人导师一样为你生成个性化练习和提示?这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在本期《教育AI智造者》中,我邀请到两位从 MIT 毕业、刚从 Y Combinator 毕业的创业者——Tyrone Davis 和 Guang Sui,他们是 Miyagi Labs 的联合创始人。Miyagi 的愿景是:让每一位内容创作者都能像教师一样,用 AI 将 YouTube 等平台上的视频转化为完整、可交互的课程。
在对话中,我们聊到:
如果你是教育科技的创业者、产品经理、研究者或内容创作者,这期内容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启发。欢迎收听并留言交流!
🗂内容大纲
创始人背景与学习经验
视频学习的痛点与AI的介入
教学逻辑如何转化为产品逻辑
学习科学理论在产品中的落地
品牌命名与“教育Shopify”的定位
如何处理内容推荐与组织结构
技术实现策略分享
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上下文交互
激励机制与学习动机支持
Miyagi 团队的日常运营与多工切换
以用户为导向的优先级排序策略
创业初期的“不规模化”努力
是否扩展到中文市场与多平台
对AI教育未来的想象与责任
给教育创业者的建议
---------------近期伊伊子想做的一些事情-----------------
最近,随着大家对 AI 与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教育工具。我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三个基于 AI 辅助编程、从零开始制作的教学工具,包括:作文批改“神器”、历史可视化以及数学公式可视化师生端等,大家都反馈非常好。
随后,我也逐渐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手把手展示如何与 AI 一起头脑风暴并完成相关的编程。许多观众向我反馈,认为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掌握”的清晰过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解构并去神秘化教育 AI 产品的研发,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得到”。
接下来,会开始做专题圆桌讨论,内容涵盖如何开发相关产品、国内外的产品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产品增长、推广和商业化的头脑风暴。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yiyizihere);我也会在群里更新讨论时间和内容。此外,欢迎加入我的小红书海外 AI 讨论群,期待与你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请大家在填写微信联系方式时,务必确认拼写是否完整和正确。我们遇见过好几次微信ID无法识别的情况~谢谢大家!--------------------相关词介绍-------------------
教育版 Shopify
Miyagi Labs 称自己为“教育版的 Shopify”,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而是明确的产品定位:就像 Shopify 降低了开店门槛,让人人都能当店主,Miyagi 也希望赋能每一位视频创作者(无论是否是老师)都能构建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它的目标是把“教学设计”这件事,变成像拖拽搭建电商网站一样简单。
布鲁姆两西格玛问题(Bloom’s Two Sigma Problem)
这个经典研究指出:接受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的学生,表现可以比普通课堂学生提升两个标准差(即打败98%同龄人)。这正是 Miyagi 的AI设计蓝本——用AI模拟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把个性化教学效果带给所有学生。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
这是记忆心理学中最有效的技巧之一。通过不断递增时间间隔来复习旧知识,可以显著提升记忆效率。Miyagi 在课程中嵌入了记忆卡片和刷新机制,帮助用户在正确的时间复习,打破“看过就忘”的学习陷阱。
Chunking(切块)与上下文指向
在处理超长视频或讲座时,最难的是“从哪学起”。Miyagi 通过将视频切成逻辑片段(chunking),并对每段生成练习题,让学生能“跳着学”“跟着练”,真正打通了内容结构与练习路径。而 Lexi AI 导师则能识别你“正在看哪段”,为你提供上下文贴合的反馈。
Lexi AI 导师的独特体验
与一般的 ChatGPT 机器人不同,Lexi 可以和视频内容、练习题高度结合。当你在某段内容卡住,只需标记那一段,Lexi 就能读取其上下文,精准回应。这种“无缝交互”的体验,参考了代码工具 Cursor 的设计哲学:让你不必跳出页面、不用复制粘贴,专注于当下的学习问题。
微激励机制(Micro-Incentives)
Miyagi 采用 Duolingo 式的策略:让学习变得有成就感。有每日学习提醒、任务完成反馈(比如绿色勾勾、积分)、课程目标设定等。这些不是游戏化的“糖果”,而是推动用户产生正向学习循环的心理设计。
做无法规模化的事(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Miyagi 在早期与每位创作者、用户深聊,发传单、观察象棋俱乐部的学习过程。虽然这些方式无法规模化,但它们建立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直觉——这是所有AI产品早期不可替代的经验积累。
学习动机与“成效差值”视角
Miyagi 并不奢望改变每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是关注这样一件事:在他们的平台上,用户是否比在别的平台“学得更好”?只要提升这一差值,就是成功。他们认为,只要体验更贴合、反馈更即时、结构更清晰,学习动机会被自然激发。
你是否想象过:在看 YouTube 学习视频时,AI 能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暂停视频、提出关键问题、引导思考,甚至像私人导师一样为你生成个性化练习和提示?这不是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在本期《教育AI智造者》中,我邀请到两位从 MIT 毕业、刚从 Y Combinator 毕业的创业者——Tyrone Davis 和 Guang Sui,他们是 Miyagi Labs 的联合创始人。Miyagi 的愿景是:让每一位内容创作者都能像教师一样,用 AI 将 YouTube 等平台上的视频转化为完整、可交互的课程。
在对话中,我们聊到:
如果你是教育科技的创业者、产品经理、研究者或内容创作者,这期内容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启发。欢迎收听并留言交流!
🗂内容大纲
创始人背景与学习经验
视频学习的痛点与AI的介入
教学逻辑如何转化为产品逻辑
学习科学理论在产品中的落地
品牌命名与“教育Shopify”的定位
如何处理内容推荐与组织结构
技术实现策略分享
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上下文交互
激励机制与学习动机支持
Miyagi 团队的日常运营与多工切换
以用户为导向的优先级排序策略
创业初期的“不规模化”努力
是否扩展到中文市场与多平台
对AI教育未来的想象与责任
给教育创业者的建议
---------------近期伊伊子想做的一些事情-----------------
最近,随着大家对 AI 与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教育工具。我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三个基于 AI 辅助编程、从零开始制作的教学工具,包括:作文批改“神器”、历史可视化以及数学公式可视化师生端等,大家都反馈非常好。
随后,我也逐渐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手把手展示如何与 AI 一起头脑风暴并完成相关的编程。许多观众向我反馈,认为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掌握”的清晰过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解构并去神秘化教育 AI 产品的研发,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得到”。
接下来,会开始做专题圆桌讨论,内容涵盖如何开发相关产品、国内外的产品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产品增长、推广和商业化的头脑风暴。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yiyizihere);我也会在群里更新讨论时间和内容。此外,欢迎加入我的小红书海外 AI 讨论群,期待与你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请大家在填写微信联系方式时,务必确认拼写是否完整和正确。我们遇见过好几次微信ID无法识别的情况~谢谢大家!--------------------相关词介绍-------------------
教育版 Shopify
Miyagi Labs 称自己为“教育版的 Shopify”,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而是明确的产品定位:就像 Shopify 降低了开店门槛,让人人都能当店主,Miyagi 也希望赋能每一位视频创作者(无论是否是老师)都能构建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它的目标是把“教学设计”这件事,变成像拖拽搭建电商网站一样简单。
布鲁姆两西格玛问题(Bloom’s Two Sigma Problem)
这个经典研究指出:接受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的学生,表现可以比普通课堂学生提升两个标准差(即打败98%同龄人)。这正是 Miyagi 的AI设计蓝本——用AI模拟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把个性化教学效果带给所有学生。
间隔重复(Spaced Repetition)
这是记忆心理学中最有效的技巧之一。通过不断递增时间间隔来复习旧知识,可以显著提升记忆效率。Miyagi 在课程中嵌入了记忆卡片和刷新机制,帮助用户在正确的时间复习,打破“看过就忘”的学习陷阱。
Chunking(切块)与上下文指向
在处理超长视频或讲座时,最难的是“从哪学起”。Miyagi 通过将视频切成逻辑片段(chunking),并对每段生成练习题,让学生能“跳着学”“跟着练”,真正打通了内容结构与练习路径。而 Lexi AI 导师则能识别你“正在看哪段”,为你提供上下文贴合的反馈。
Lexi AI 导师的独特体验
与一般的 ChatGPT 机器人不同,Lexi 可以和视频内容、练习题高度结合。当你在某段内容卡住,只需标记那一段,Lexi 就能读取其上下文,精准回应。这种“无缝交互”的体验,参考了代码工具 Cursor 的设计哲学:让你不必跳出页面、不用复制粘贴,专注于当下的学习问题。
微激励机制(Micro-Incentives)
Miyagi 采用 Duolingo 式的策略:让学习变得有成就感。有每日学习提醒、任务完成反馈(比如绿色勾勾、积分)、课程目标设定等。这些不是游戏化的“糖果”,而是推动用户产生正向学习循环的心理设计。
做无法规模化的事(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Miyagi 在早期与每位创作者、用户深聊,发传单、观察象棋俱乐部的学习过程。虽然这些方式无法规模化,但它们建立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直觉——这是所有AI产品早期不可替代的经验积累。
学习动机与“成效差值”视角
Miyagi 并不奢望改变每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是关注这样一件事:在他们的平台上,用户是否比在别的平台“学得更好”?只要提升这一差值,就是成功。他们认为,只要体验更贴合、反馈更即时、结构更清晰,学习动机会被自然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