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非所用AfricaLounge

Ep.41 Flair+话梅糖: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获奖作品(上)


Listen Later

由上海中非关系研究网络(CASIN)主办的第一届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于去年12月公布了最终获奖作品,中英文版本也逐步发表于The Elephant网站、单读和CASIN公众号等平台。在这两期节目中,我们分别采访了大赛统筹人Flair施东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和三位中文获奖者话梅糖、徐立勋和李懿娟。在本期前半部分,Flair分享了他组织这届大赛的初衷和阅读参赛作品的感想;从 30:55 开始,话梅糖则分享了她在尼日利亚的工作生活、对中非交往日常的观察以及创作《乌玛》的渊源。


话梅糖(笔名)是非虚构类一等奖《乌玛》的作者,目前是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年更公众号博主。热衷于实地考察文化多样性,喜欢具体的人。


获奖评语:

“《乌玛》以细腻且层次分明的叙事手法探讨了跨文化沟通、身份认同与人性共鸣的主题。作者巧妙地透过主人公在尼日利亚的工作生活,将个体身份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困惑与求索描绘得淋漓尽致。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物相遇、互动与彼此了解的过程,映射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人际关系,颇具现实性意义。故事在构建中非视角交融的同时,不断引发对偏见与误解的深层思考,将乌玛这一角色塑造得生动而饱满,使其不再是“他者”的象征,而是一个有着愤怒、困惑、喜悦的“具体的人”。”


第一届CASIN全球中非写作大赛介绍

“我们希望通过文艺创作的力量来尽量消除媒体和大众对中非互动的成见和局限性,不管这些局限是来自西方视角还是来自中国人和非洲人本身文化语境中的对彼此的刻板印象。我们意欲促成的人文转向就是一种更加细致入微的审视中非人民互动的方法。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刻画人际交往中的偏见和冲突来让读者看到超越国族的人性中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CASIN


本次大赛共收到35份投稿,其中虚构类25份且以英文为主,非虚构类10份且绝大多数为中文作品。投稿者的国籍背景包括中国、尼日利亚、肯尼亚、赞比亚、南非、乌干达、博兹瓦纳、布隆迪、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2024年10月1日截稿后,由程莹(北京大学)、张勇(浙江大学)、袁明清(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和Ignatius Suglo(里士满大学)四位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经过一个月的认真审稿筛选,共决选出了五位获奖者:


非虚构类一等奖《乌玛》(Oma)语言:中文
作者:话梅糖(中国)

虚构类一等奖《奶奶的幸运竹笋》(Granny‘s Gift of Lucky Bamboo Sprouts)语言:英文
作者:Zanafy Gladys A. (马达加斯加)

虚构类二等奖《趁此时,在此地》(While We Are Here)
语言:英文作者:李懿娟(中国)

虚构类二等奖《山鼓》(The Rhythm of the Valley)语言:中文
作者:徐立勋(中国)

荣誉奖(虚构作品)《熟悉的陌生人》(Familiar Strangers)语言:英文
作者:Mary Appophia(肯尼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By 学非所用AfricaLou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