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数字技术飞速迭代的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营销领域的底层逻辑。《生成》第二章围绕 “新的推动力 —— 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展开深度探讨,为我们揭开了这项技术如何从原理层面向应用层面渗透,并最终重构营销范式的神秘面纱。
从大语言模型的海量学习、概率赋权到文本生成,从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到适配企业需求的绩效反馈强化学习(RLPF),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逐渐清晰。它不仅实现了内容的海量生产,更推动营销从 “工具升级” 迈向 “生产力革命”,催生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本期播客为《生成:AI生产力重构营销新范式》新书解读第二章,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机制、与企业的融合路径,以及它对营销范式的颠覆性影响,为理解这一 “新推动力” 提供全景视角。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SHOWNOTES:
1:26 《生成》第二章---新的推动力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2:31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一步:学习,通过海量文本训练语言模型。
4:37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二步:赋权,计算词语之间的概率关系。
5:16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三步:生成,基于输入词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
10:23 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结合了人类反馈技术,优化人工智能表现。
16:01 RLPF绩效反馈会训练出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17:34 提示词本身是一个是人类与人工智能互动的一个方法。
21:30 人工智能需要用户尝试不同的措施才能得到满意。
27:05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变革。
29:58 今天所有行业都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32:31 人工智能的第一把刀是砍了人工智能的创造者。
37:20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负责所有,工作不是一种必须,而是一种选择。
41:27 成本越稀化了,它越来越普遍化和大量的供给了,就生产力的爆发。
43:33 创造就是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用AI去探索。
50:30 AI的生产力,它改变了这种就是我们过去的委托中介的这种模式。
52:14 内容在海量生产之中,筛选是未来企业做事情的一个点。
一、生成式 AI 的技术内核:从 "学习" 到 "生成" 的三阶跃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作遵循着精密的逻辑链条,其核心工作流程可拆解为三个递进阶段,共同构建起与人类交互的基础能力。
学习阶段是技术的根基。以 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通过读取海量文本数据,涵盖书籍、文章等多元内容,借助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捕捉语言中的复杂模式与结构规律。这一过程如同人类的 "广泛阅读",最终形成庞大的语言知识库,为后续生成提供素材储备。
赋权阶段是逻辑的核心。模型通过计算词语间的概率关联,建立 "词与词" 的排序系统。借助深度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模型不断优化权重参数,从而精准预测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 这种能力类似人类说话时对 "下一个词" 的潜意识判断,是生成连贯内容的关键。
生成阶段是价值的输出。当用户输入提示词(Prompt)后,模型基于前两阶段的积累,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并通过 "温度(Temperature)" 参数调控输出风格:低温(接近 0)生成确定保守的内容,高温(大于 1)则呈现更多随机性与创造力,如同人类多巴胺分泌对思维活跃度的影响。
二、人机协同的进化逻辑:从 RLHF 到企业定制化训练
生成式 AI 之所以能贴合人类需求,核心在于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机制。
这一过程通过三步闭环实现:模型生成多元答案后,人类评审员依据连贯性、易懂性、无害性等标准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训练 "奖励模型",使其掌握人类偏好;最终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持续优化,让 AI 输出更符合人类预期的内容。这种机制赋予 AI"讨好性人格",使其如同人类沟通者般预判听众感受。
当技术下沉到企业场景,"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RLPF)" 成为定制化关键。
如同新员工需通过绩效反馈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可将业务指标作为训练信号,让通用大模型进化为贴合自身需求的专属工具。这种从 "通用" 到 "专属" 的转化,正是 AI 落地企业的核心路径。
三、营销范式的重构:从 "工具升级" 到 "生产力革命"生成式 AI 对营销的影响绝非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引发生产关系变革的 "范式重构",其核心体现在三个维度的颠覆。
生产侧的变革最为直观。过去一人一天产出 1 篇营销文案已属高效,如今借助 AI 可实现百篇级量产,这种生产力飞跃类似工业革命中 "从手工到流水线" 的转变。更关键的是,内容生产不再依赖专业团队,企业可通过 AI 快速生成广告创意、图文素材乃至视频内容,彻底打破创作壁垒。
消费侧的互动模式被重塑。传统数字营销依赖 "标签匹配 + 程序化投放",而 AI 能根据用户实时特征生成个性化内容 —— 不再是 "千人一面" 的物料推送,而是 "千人千面" 的实时服务。这种从 "被动匹配" 到 "主动响应" 的转变,重构了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商业逻辑的颠覆尤为深刻。AI 催生了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模式:创作者利用 AI 批量生产文化元素与品牌的碰撞内容(如青铜器汉堡创意),通过社交媒体测试热度后再对接甲方,彻底改变了传统 "委托 - 创作" 的中介模式。这种 "用生产力试错,用市场筛选" 的逻辑,让营销创新更具爆发力。
四、企业的破局之道:在海量生产中锚定 "筛选权"
面对 AI 带来的内容爆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 "生产能力" 转向 "筛选能力"。当 AI 可批量生成千篇内容时,筛选出符合品牌调性、契合用户偏好、能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优质内容,成为决定营销效果的关键。
这种筛选并非简单的人工判断,而是要建立一套融合企业价值观、业务指标与用户反馈的评估体系,如同 RLHF 机制中 "奖励模型" 的作用。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则是提升筛选效率的工具。通过精准描述需求(如 "撰写小红书风格的环保文案")、设定边界条件(如 "禁止虚构数据")、预留交互窗口(如 "不清楚时可反问"),企业能引导 AI 生成更贴合需求的内容,从源头降低筛选成本。如今的提示词已从短句指令进化为万字级策略,成为人机协同的核心技能。
生成式 AI 正在书写营销行业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商业逻辑与竞争壁垒的 "新推动力"。对企业而言,理解其技术原理、把握其应用逻辑、锚定其核心机遇,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从 "适应" 到 "引领" 的跨越。
TAKEAWAY
1、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赋权、生成三步流程完成内容创作。
2、温度参数控制生成内容的随机性与创造性,类似人类多巴胺的作用。
3、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让 AI 更贴合人类期望。
4、RLPF(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可训练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5、提示词是人机互动的关键,其工程正不断升级复杂化。
6、生成式 AI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是生产力变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7、人工智能已渗透各行业,营销领域几乎所有流程都可应用。
8、未来工作可能成为选择,AI 或承担大部分生产任务。
9、AI 催生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营销模式,颠覆传统中介逻辑。
10、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
思考点
1、生成式 AI 的温度参数与人类多巴胺系统的相似性,对优化人机协作有何启示?
2、从 RLHF 到 RLPF 的演进,如何影响企业对 AI 工具的定制化路径?
3、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该如何建立独特的筛选标准以保持竞争力?
在数字技术飞速迭代的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营销领域的底层逻辑。《生成》第二章围绕 “新的推动力 —— 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展开深度探讨,为我们揭开了这项技术如何从原理层面向应用层面渗透,并最终重构营销范式的神秘面纱。
从大语言模型的海量学习、概率赋权到文本生成,从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到适配企业需求的绩效反馈强化学习(RLPF),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内核逐渐清晰。它不仅实现了内容的海量生产,更推动营销从 “工具升级” 迈向 “生产力革命”,催生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变革。
本期播客为《生成:AI生产力重构营销新范式》新书解读第二章,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作机制、与企业的融合路径,以及它对营销范式的颠覆性影响,为理解这一 “新推动力” 提供全景视角。
共谈嘉宾:
谭北平 — 营销科学家 MSAI联合主播 / 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钱峻 — 营销科学家 MSAI 联合主播 / 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SHOWNOTES:
1:26 《生成》第二章---新的推动力揭秘生成式人工智能。
2:31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一步:学习,通过海量文本训练语言模型。
4:37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二步:赋权,计算词语之间的概率关系。
5:16 AI完成内容生成第三步:生成,基于输入词预测下一个最可能的词。
10:23 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结合了人类反馈技术,优化人工智能表现。
16:01 RLPF绩效反馈会训练出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17:34 提示词本身是一个是人类与人工智能互动的一个方法。
21:30 人工智能需要用户尝试不同的措施才能得到满意。
27:05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上就是生产力的变革。
29:58 今天所有行业都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32:31 人工智能的第一把刀是砍了人工智能的创造者。
37:20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负责所有,工作不是一种必须,而是一种选择。
41:27 成本越稀化了,它越来越普遍化和大量的供给了,就生产力的爆发。
43:33 创造就是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用AI去探索。
50:30 AI的生产力,它改变了这种就是我们过去的委托中介的这种模式。
52:14 内容在海量生产之中,筛选是未来企业做事情的一个点。
一、生成式 AI 的技术内核:从 "学习" 到 "生成" 的三阶跃迁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作遵循着精密的逻辑链条,其核心工作流程可拆解为三个递进阶段,共同构建起与人类交互的基础能力。
学习阶段是技术的根基。以 GP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通过读取海量文本数据,涵盖书籍、文章等多元内容,借助 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捕捉语言中的复杂模式与结构规律。这一过程如同人类的 "广泛阅读",最终形成庞大的语言知识库,为后续生成提供素材储备。
赋权阶段是逻辑的核心。模型通过计算词语间的概率关联,建立 "词与词" 的排序系统。借助深度学习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模型不断优化权重参数,从而精准预测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 这种能力类似人类说话时对 "下一个词" 的潜意识判断,是生成连贯内容的关键。
生成阶段是价值的输出。当用户输入提示词(Prompt)后,模型基于前两阶段的积累,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并通过 "温度(Temperature)" 参数调控输出风格:低温(接近 0)生成确定保守的内容,高温(大于 1)则呈现更多随机性与创造力,如同人类多巴胺分泌对思维活跃度的影响。
二、人机协同的进化逻辑:从 RLHF 到企业定制化训练
生成式 AI 之所以能贴合人类需求,核心在于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 机制。
这一过程通过三步闭环实现:模型生成多元答案后,人类评审员依据连贯性、易懂性、无害性等标准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训练 "奖励模型",使其掌握人类偏好;最终通过强化学习算法持续优化,让 AI 输出更符合人类预期的内容。这种机制赋予 AI"讨好性人格",使其如同人类沟通者般预判听众感受。
当技术下沉到企业场景,"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RLPF)" 成为定制化关键。
如同新员工需通过绩效反馈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可将业务指标作为训练信号,让通用大模型进化为贴合自身需求的专属工具。这种从 "通用" 到 "专属" 的转化,正是 AI 落地企业的核心路径。
三、营销范式的重构:从 "工具升级" 到 "生产力革命"生成式 AI 对营销的影响绝非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引发生产关系变革的 "范式重构",其核心体现在三个维度的颠覆。
生产侧的变革最为直观。过去一人一天产出 1 篇营销文案已属高效,如今借助 AI 可实现百篇级量产,这种生产力飞跃类似工业革命中 "从手工到流水线" 的转变。更关键的是,内容生产不再依赖专业团队,企业可通过 AI 快速生成广告创意、图文素材乃至视频内容,彻底打破创作壁垒。
消费侧的互动模式被重塑。传统数字营销依赖 "标签匹配 + 程序化投放",而 AI 能根据用户实时特征生成个性化内容 —— 不再是 "千人一面" 的物料推送,而是 "千人千面" 的实时服务。这种从 "被动匹配" 到 "主动响应" 的转变,重构了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商业逻辑的颠覆尤为深刻。AI 催生了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模式:创作者利用 AI 批量生产文化元素与品牌的碰撞内容(如青铜器汉堡创意),通过社交媒体测试热度后再对接甲方,彻底改变了传统 "委托 - 创作" 的中介模式。这种 "用生产力试错,用市场筛选" 的逻辑,让营销创新更具爆发力。
四、企业的破局之道:在海量生产中锚定 "筛选权"
面对 AI 带来的内容爆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 "生产能力" 转向 "筛选能力"。当 AI 可批量生成千篇内容时,筛选出符合品牌调性、契合用户偏好、能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优质内容,成为决定营销效果的关键。
这种筛选并非简单的人工判断,而是要建立一套融合企业价值观、业务指标与用户反馈的评估体系,如同 RLHF 机制中 "奖励模型" 的作用。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则是提升筛选效率的工具。通过精准描述需求(如 "撰写小红书风格的环保文案")、设定边界条件(如 "禁止虚构数据")、预留交互窗口(如 "不清楚时可反问"),企业能引导 AI 生成更贴合需求的内容,从源头降低筛选成本。如今的提示词已从短句指令进化为万字级策略,成为人机协同的核心技能。
生成式 AI 正在书写营销行业的新篇章。它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重新定义生产关系、商业逻辑与竞争壁垒的 "新推动力"。对企业而言,理解其技术原理、把握其应用逻辑、锚定其核心机遇,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从 "适应" 到 "引领" 的跨越。
TAKEAWAY
1、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赋权、生成三步流程完成内容创作。
2、温度参数控制生成内容的随机性与创造性,类似人类多巴胺的作用。
3、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让 AI 更贴合人类期望。
4、RLPF(绩效反馈的强化学习)可训练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型。
5、提示词是人机互动的关键,其工程正不断升级复杂化。
6、生成式 AI 重构营销范式,本质是生产力变革引发的连锁反应。
7、人工智能已渗透各行业,营销领域几乎所有流程都可应用。
8、未来工作可能成为选择,AI 或承担大部分生产任务。
9、AI 催生 “先生产后交易” 的新营销模式,颠覆传统中介逻辑。
10、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
思考点
1、生成式 AI 的温度参数与人类多巴胺系统的相似性,对优化人机协作有何启示?
2、从 RLHF 到 RLPF 的演进,如何影响企业对 AI 工具的定制化路径?
3、内容海量生产时代,企业该如何建立独特的筛选标准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