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母親舉辦的畢業旅行 - 康康導演的影像告白」
「如果人生的終點,也能有一場畢業旅行。」
康康導演坐在麥克風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平靜,眼神卻閃爍著難以掩飾的激動。這句話,正是他紀錄片《媽媽的畢業旅行》的起點,也是他十年照顧失智母親,從無助到無憾的心路歷程。
工程師的劇場夢
康康導演,曾是資訊工程師。他笑說自己喜歡寫程式,因為「電腦不會騙人,0 就是 0,1 就是 1。」然而,理性的工程邏輯背後,他也藏著一顆劇場魂。
從國中起,他就愛導戲、編劇,在同學眼中是天生的「導演」。大學時更修讀戲劇課,還意外得了戲劇比賽獎項。儘管現實迫使他走向能養家糊口的科技業,劇場始終是他逃不掉的夢。
他說,曾經因為想演戲而進入表演工作坊學習,也曾在深夜的劇場排練到凌晨,騎著機車回家時告訴自己:「我要記得,這就是我追夢的感覺。」
劇場與人生的中斷
但人生總有意料不到的轉折。母親小中風,姐姐罹癌離世,康康導演被迫暫停劇場生活,投入長期照顧。他形容那段時間是「燃燒生命的過程」,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和假日都留給排練與照顧母親,最後身體也撐不住。
直到一次因緣際會,他走進心理學課堂,遇見一位美國神父老師。那位神父在台灣默默奉獻四十年,成為康康導演人生中的另一個轉折點。因為想替這位神父留下紀錄,他開始踏上紀錄片之路。
一趟生死的告別旅程
《媽媽的畢業旅行》不是康康導演職涯裡計畫中的作品,卻是生命的可貴禮物。
當醫生告訴他:「你母親可能隨時會在睡夢中離開。」康康導演不願讓母親只在病房裡結束人生。他說:「我想,既然如此,我們來辦一場畢業旅行吧。」
於是,他決定帶母親環島,一邊旅行,一邊和她告別,並由攝影團隊跟拍全程。那時母親已長期失智,意識時常模糊。然而就在旅程中,母親短暫地清醒,甚至親口說出自己名字。那一幕,成為令觀眾動容的瞬間。
康康導演說,自己在剪接時數度崩潰,無法繼續看影像,「我剪到一半就跑掉,隔天再繼續哭。」最終,他決定把剪接工作交給別人,自己專注在敘述故事的旁白與結構。
讓照顧者被看見
康康導演坦言,拍攝這部紀錄片最大的初衷,不只是記錄個人經歷,而是希望讓「照顧者」被看見。
近年台灣接連發生多起因長期照顧壓力而造成悲劇的事件,讓他深感痛心。他說:「照顧者需要被聽見,否則那些苦,會一直傳下去。」
每場映後座談,他都能聽見類似的聲音。有觀眾紅著眼眶說:「原來可以辦一場畢業旅行,原來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告別。」更多人回家後立刻抱緊還在世的父母。
從憾事到無憾
康康導演說,過去母親從不曾說過「謝謝」或「我愛你」。然而在母親過世前兩天,他夢見母親在河邊對他說了聲「謝謝」。他哭著醒來,卻也感到從未有過的釋然。
「我覺得,媽媽留給我最大的禮物,就是讓我理解了她那個時代的無奈,還有讓我對她沒有遺憾。」
生命,需要好好告別
康康導演說:「生死兩相安,無憾才是人生最好的句點。」
《媽媽的畢業旅行》不只是紀錄片,更是告訴照顧者,告別不是悲傷的結束,而是一場愛的完成。
或許,這部片最想傳達的,就是康康導演始終堅信的那句話:
「即使要道別,也要帶著愛,好好畢業。」
💖紀錄片《媽媽的畢業旅行》目前已公開放映十餘場,導演持續安排分享會,期盼讓更多人看見照顧者的真實心聲。
💖如有照顧壓力,可洽詢社區資源或照顧者支持團體,減輕身心負荷。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怡然心語》《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康美惠
#紀錄片導演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主持人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怡然心語
#轉角幸福科技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