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之于口Lost in the Loop

反思我们的女性主义:解放自我还是作茧自缚?


Listen Later

嗨!欢迎回到 “宣之于口Lost in the Loop”, 我是之之Lexi。

我常听身边的女性朋友说并不觉得自己的性别身份多么特殊,难道我们日常中真的每时每刻都必须要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吗?以及,在体验了国外的女性主义课堂后十分迷惑——研究女性主义还有什么意义?

过去“激进”的我也许会将这些想法通通打入“温和”的冷宫不予处理,而今天的我想跳出女性主义的圈子思考女性主义,我们过去、现在、未来做的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

本期播客我会以个人了解到的理论和个人经验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当真正该说话的人群体失声时,我们替她们说的话算不算数?

我们真的能共情其他人吗?

我们加入女性主义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伍尔夫“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究竟现实吗?酷儿理论好在哪里?

我完全不是一个会因为他人观点而愤怒的人,非常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与我交流!

2:48 混合状态的心灵“利维坦”——不只是国籍,更是文化性

4:20 当基本安全成为问题:“割礼”,裹头巾出门,未成年出嫁

5:17 站在局外人视角重新审视“我的pronoun”是否比“怎么活下去”更重要

7:03 异国女性主义课堂:两个les妈妈家庭的白人小孩大谈父权制家庭弊端

7:46 我有什么权利讨论“女性移民家政工作者”这个我不会接触的群体?

10:14 被想象的经历,被代表的声音——毫无相关经历的我如何谈reproduction labor(生育繁殖劳动)?

11:11我的好莱坞制片人老师说:“不要去讲你完全一无所知的故事”

12:19 当女性主义只在学术象牙塔内流通,“讲故事”是否成为自我取乐?

13:20 人在本质上究竟能不能共情别人?“假如下一个是我呢?”的“假如”究竟有多少分量

15:33 当“社会想象力”成为高尚的标志,就出现了无数钟爱“替别人说话”的人

17:25 加入女性主义圈层是为了什么?从“妈”变“爹”是结构语言的力量?变装小视频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多久?

19:21 迷茫时期缺失安全感,女性主义帮我找到归属感和意义——回头看:我还痴迷吗?

·女性主义很容易变成各种各样其他的主义 我们的表达更多的不再是“共同经历”而是“各自想象”

20:21 “女性主义者”不是“可以”自我定义,而是“只能”自我定义——读学术著作的女性主义者?还是卖美妆蛋的网红女性主义者?

21:38 女性主义的大气层内部生态——各种个人主义的交织

22:19 抱团取暖是仅出于身份认同的需求?

·人之所以把自己定位在拥有某种强烈主张的社会身份之下是否只是为了“让自己觉得更好”?

23:15 谁健身?谁结婚?谁“服美役”?谁背刺?当女性主义成为“个人主义”的镜子迷宫

 24:19 女性主义内部的“茧房”——当大气层变为同温层

25:17 既然女性主义是一种视角,那我们真的可以选择不采取这个视角吗?

26:02 伍尔夫提出“不受性别视角局限”的incandescent & unimpeded,而我们真的有“不愤怒”的权利吗?

27:03 在生活中彻底隔离男性?这种不得不采取的抵抗方式究竟有什么意义?

28:02 究竟什么时候该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解读成“因为我是个女的”?

28:40 “雌雄同体”的心灵?蚯蚓和螳螂能是一回事吗

29:32 “雌雄同体”的实践——酷儿式的性别模糊,反抗体制和陈规的表达

·酷儿理论——伍尔夫大概率也会认同的以“人”为本的,反权力、反二元、反标签、反限制的,具有创造性、颠覆性、解构性的流动领域

31:16 酷儿理论的各种广泛运用:家庭也可以是酷儿的?

32:22 神秘势力挑起对立?你在我们之间树立鸿沟,我们不仅不要各退一步,还要各进一步一起跳进鸿沟!

33:01 比起归类自己,我想先认识自己;我认可一个观点,但我更不想被它限制

感谢你的收听!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之之Lexi:[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lostintheloopwxz

小红书:之之Lexi

如果你喜欢这档播客,欢迎订阅、转发、留言,让更多朋友听到,也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potify评分,期待我们接下来的每一次相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宣之于口Lost in the LoopBy 之之L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