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49年,六十一岁的范仲淹在苏州创立名为“义庄”的家族基金,购置田产,用租金资助族中贫寒子弟,包括日常开支、婚丧嫁娶及科举求学。这一创举在当时前所未有,却成为范仲淹一生中最长久的事业,从北宋延续至1949年,存活近千年,其规模不断壮大,并被其他大家族广泛效仿。
义庄在宋代兴起并能长久存续,不仅因范仲淹的个人品德,更在于当时社会条件的成熟:科举制瓦解了旧世族体系,家族需寻找巩固传承的新方法;同时,宋代土地市场繁荣,土地成为可靠资产,为建立永续基金提供了基础。
范氏义庄历经战乱和内部矛盾而不衰,核心在于范仲淹的**卓越声望与道德感召力**。他放弃了对义庄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这种无私使义庄多次得到朝廷和民间的支持,得以复兴发展。这反映了“像农民一样思考”的智慧——专注于提供有利条件(耕耘),而非掌控结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