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性:会意字。从心,表示人的性格、本性;从生,表示性格和本性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本义为人的本性。
《说文解字》:“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其本义为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
犹:会意字。犬表意,表示是一种动物;酋表声,甲骨文以酉为声。简体字从犭,尤声。本义指犹猢。假借为如同,尚且。困兽~斗。
杞:形声字。木表意,表示杞是植物名;己表声。本义是枸杞。
周武王灭亡商朝之后,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到杞地(河南开封东南部的杞县)建立杞国,杞人就是对杞国人的称呼。
“杞柳”,落叶灌木,枝条柔韧。
“桮棬”音bēi quān,屈木所制的器具,如杯盂之类。桮,同“杯”。棬,用树条编成的饮器。
戕:形声字。戈表意,表示用兵器伤害;爿表声。本义是杀害、残害。
[爿 pán]
1.劈成片的竹木等:柴~。竹~。
2.a)田地一片叫一爿
贼:会意字。从贝、从刀、从戈,表示持戈刀毁坏财货的意思。本义是毁坏,特指伤害。引申指有危害的人。
湍:形声字。水(氵)表意,表示水流急为湍;耑表声。本义是急流的水。引申指水势危急。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
《解深密经》上一首偈(偈[jì]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子:“阿陀那识甚深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南老,十二因缘:
“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们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是心物一元的。譬如黄河壶口的瀑布流水,长江三峡那个流水也一样,这股力量,哗啦啦在流。这个流,佛学唯识上叫“等流”,平等在流动。你看黄河瀑布的水里头,一切水分子,水里还夹杂着泥沙、木头,一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一切唯物的种子、唯心的种子,哗啦啦没有分别,一起流动。这个宇宙的生命有股动力,使一切种子平等的一起流动,心物一元的,这个动力是“行阴”,是根本动力。
《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南宋“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激:会意字。从水(氵),表示水势受阻而腾涌飞溅;从敫,敫(敫:jiǎo《说文解字》:“敫,光景流也。从白、从放。”)有强光四射义,表示激是水流受阻而水花四溅。本义是水受阻而上涌。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七)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内(贪嗔痴)外(生存)环境所导致。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篇
孔子道人性极含混,论语阳货篇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方面事情: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言语道断,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另一方面:开启人性讨论,怕后世邪说暴行兴起。
但至孟子,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腾文公下第9章
原文: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