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告子上第11-13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人路”是人应走的路,但孟子说“义内”,所以“人路”是人的心路,而非一般人行之路,行的路也出自心的指挥。王夫之说:“路自在吾心,不在天下也。”

放:会意字。从方(表远方)、从攴(击打),表示流放到远方。本义是驱逐,流放。

孟子谈学问,当然不是否定学习的重要,但探究更深一层的本心、良心保持,否则学问再高,都是役于物。“放心”只是失却了仁,有私意私利阻隔而天理不现,故知所放所求之心,即求仁心。
王夫之说:“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雞(鸡):甲、金文形体像公鸡。小篆从隹、奚声。楷书从鸟、奚声。简体字从又、从鸟,表示鸡似鸟。鸡是一种家禽。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出处:《论语·子张》

无名:心因为滞留各种相而产生的执着,也是烦恼的别称,代表无智、愚昧。

伸:形声字。左边是一个侧立行走的人形;右边“申”为一中竖加“臼”形,“臼”形到了汉代就讹连成“日”,最终右边发展成为楷书中的“申”字。“伸”字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表示与人的行为、动作相关;采用“申”作声旁,意为舒展,后变化为现代的楷书“伸”。
韦昭汉书音义云:信,古伸字。谓古文假借字。许书最目曰:近而申之,以究万原。古文申作信。

拱:会意字。从手(扌),表示以手行礼;从共,共有合义,表示拱是合两手向人致敬;共兼表声。本义是拱手。
“拱”,两手所围,比喻树粗。“把”,一手所握,比喻树身细。
“桐梓”,桐树和梓树,二树都是落叶亚乔木,人们也容易对桐梓两种树不知类,梓树不叫梧桐树,梓树称之为臭梧桐,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是一种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梧桐树被称之为青桐、桐麻,是一种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梓树最多也只能长到15-20米,梧桐树株高可达到30米。

七绝·改诗赠父亲
近现代 ·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两句试最原始的出处是由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桑梓地:出自《诗·小雅·小弁》,同为家乡,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这两句诗,是明朝栯堂禅师的隽语,其中的故事出自《庄子.杂篇》的《让王篇》。韩魏两国发生领土争纷,韩国的昭zhāo僖xī侯为此很烦恼。有一天子华子去见昭僖侯,见他面有忧色、寝食不安。
于是子华子对君侯说:听说有一种神奇的"天下书铭",谁握着它就能拥有天下,不过,左手握着它,右手就会残废,右手握着它,左手就会残废。现在假如它就在您的面前,您愿意把它握在手中吗?
昭僖侯说:寡人不愿意为它而失去双臂。子华子说:很好啊!这样看来,双臂重于天下,而您自己的身躯比双臂更重要。韩国与整个天下相比是很小的,现在发生争夺的地方与整个韩国比也是很小的,您又何必如此忧愁以至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呢?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