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膚(肤):形声字。肉表意,表示肤与肉相连,是肉上的皮;盧省声。动物身体的外层、保护层。简体从月、夫声。本义是皮肤。
體(体):形声字—会意字。篆隶楷骨表意,表示身体靠骨骼支撑;豊表声。简体从亻、从本,表示身体是人之本。本义是身躯。
“场师”,
掌治场圃的小吏。周代治教未分,官师合一。如“士师”。
场 (場):平坦的空地
槚jia:形声字。从木,贾声。古书上指楸qiū树或茶树。
贾:会意字。从贝,贝在古代曾用作货币;从覀,表示买卖常反复讨价还价。本义是做生意。引申为做生意的人。
揪,梓也。——《说文》
“狼疾”,狼善顾,有疾就不能四顾,比喻失肩背。
顾:形声字。页表意,表示回头看;雇表声。本义是回头看。
適(适):形声字。篆书从辵chuò,表示在路上行走;啻声。隶、楷书以啇为声,简体字以舌为声。本义是前往。
啇,dí ,本义:(1)根据历史惯例确立太子。引申义:目标人物。帝王目光注视的那个儿子。再引申义:目标。(2) 树根。啇,shāng ,异体字: 同“商”。
乾下艮上,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艮,止、指、背。
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白话文解释
大畜卦:吉利的贞兆。不食于家,食于朝廷,吉利。筮遇此卦,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内卦为乾为天,外卦为艮为山。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從(从):会意字。古文字形体像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随。隶、楷书添加路和脚。從简化为从。本义是跟随。
《孟子·离娄》: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官:会意字。从宀,其形像房子;从�,其形像土堆相连,表示房间多。官是馆的本字,指馆舍。《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引申为官府、官员。
名词:官吏;官员;职责(《韩非子·难一》:耕、渔与陶,非舜官也)指器官;功能;器物的部件。
动词:授给某人官职;使为官;做官,当官;驾御;管理(《礼记·学记第十八》:大德不官);取法;效法(《礼记·礼运》: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论语·子张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网络媒体用不会思索的“耳目之官”的“视听”可以代替用“心之官”去“思”与“得”吗?
思,会意兼形声字。在字形上,金文中的“思”字(近世出土的战国后期的燕国陶器中,由上部的“囟(是“脑袋”和“指示脑门所在之处的符号)”组成,指囟脑门,婴儿头顶骨未长拢合缝的地方)”和下部的“心”组成。小篆中的“思”字也是由上部的“囟”和下部的“心”组成,但“囟”发生了一点变化:因小篆书写时用笔的关系而在头盖上多了一点。隶变时“思”字下部的“囟”被讹变为“田”,“思”字的楷书字形承续隶书字形而写作“思”。
引:指事字。甲、金文左是弓,右边的线条表示拉弦。小篆的竖画表示弓弦需拉到的位置。本义是开弓。泛指拉。
王夫之说:“一部《孟子》,如‘钧是人也‘一章,深切著明,示人以从 入处者极少。读者于此不精审体验,则似不曾读《孟子》。”
临终火烧功德林: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所谓火烧功德林,就是嗔恨心起来了。也就是遇到了逆境违缘,让你生气了。当我们种一片森林,如果树木长得快的话,大约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植一片森林,但是只要一把火就能烧光了。同样的,勤修戒、定、慧培植成功德森林,但是瞋恚之火,一发脾气会被烧光,就什么功德也没有了,所以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就全部完了。
原文:
■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