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生:象形字。古文字形体像地上长出幼苗,表示生长。本义是植物生长。生是部首字,从生取义的字与出生、生长等义有关。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饮食男女,这是人们最大的欲望,死亡贫苦,是人们最厌恶的事。但这些欲望和厌恶,都会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表面上看不出来,让人无法揣测,要想真正了解和控制这些欲望和厌恶,除了用“礼”来约束,还有什么更合适的呢?
長(长):象形字。甲骨文像长发老人拄着手杖。如今简作长。本义长度大。引申指年长。
“异于白马之白也”有三种断句,一是“异,于白马之白也”,二是“异于白,马之白也”,三是“异于白马之白也”,整句不断句。
《孟子》中,齐宣王下令捕杀麋鹿按杀人罪宣判,贵族拿人的食物喂狗。
《论语·乡党》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语》强调:
“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愛(爱):在甲骨文里没有发现,直到战国时代,才开始发现这个“爱”字。
由“欠”(或“旡”)和“心”两部分构成。“欠”和“旡”都是端坐地上张着口的人形,“欠”的口”朝左,“旡”的口朝右。这个张口的人,用右手抚着心,以表示“张口告人,心里喜欢”的意思,这就是“爱”这个会意字。
但秦始皇并吞六国以后统一使用的小篆“愛”,字脚却多了一只向下的足(夊),以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说文解字》解释愛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耆(嗜):会意字。从口,表示和嘴巴、食欲有关;从耆、从老、从甘,表示老习惯为一种喜好为嗜。本义是喜好、爱好。
甘:指事字。形像口中含有食物,表示不舍得马上咽下去的食物一定是甘美的。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本句为《孟子》:离娄章句下19章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出自 孟子·离娄下13章
人性的本体无法言说,仁者看出人性向善,智者看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原文:
■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