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易经·坤卦·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公孙丑篇》也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此处义指外在行而言。
酌:会意字。从酉(酒)、从勺,表示用勺舀取。本义是斟酒。
此:会意字。从止,像脚;从匕,像人;止兼表声,合起来表示人所站的地方。本义是人停止处。
彼:形声字。彳表意,表示此近彼远需行走;皮表声。本义是前往另一处。假借为那、那个。
尸: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人蜷曲着身体侧卧着。小篆省去了手臂。本义是指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活人。尸是部首字,从尸取义的字大都与人有关。
尸加死为屍,古文中屍表示尸体。
善:会意字。从羊、从言,合起来比较吉祥美好的话。本义是吉祥美好。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dàn)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说文》:“善,吉也。
興(兴):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四手抬起器物。金篆隶楷从舁(yú),表示四手共举;从同,表示众人齐喊以协同动作,合起来表示共同举起。本义是举起、起。
乃:象形字。古文字形体像女性的乳房。后又以人形作陪衬。乃是"奶"的初文。本义是奶。假借为你、你的。
若: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一女子跪坐着举起双手梳理头发,表示柔顺、顺从之意。金文增"口"表示应诺。本义是柔顺、顺从。假借为好像、似乎。
情:形声字。心表意,表示感情出自内心;青表声,表示多种多样。本义是感情。
《说文解字》:“情,人之阴气有欲者。
《说文解字》:“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鑠(铄):会意字,乐(luò 形容词,通“落”解释: 犹“落拓”)声。从金(钅),表示熔化金属;从乐,表示将金属熔合成一体。本义是熔化金属。形容词意为明亮,光明。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彝:形声字。从糸、从米、从双手,彑声,表示彝是放祭品的祭器。本义是捧鸡致祭。古时候以鸟为祭品,进而作为青铜器祭器总名。
懿:会意字。篆文从壹、从次、从心,合起来表示专一不二,悠久美好。本义是美好。
人名:司马懿
原文:
■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酌則誰先。曰。先酌鄉人。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將曰。敬叔父。曰。弟為尸。則誰敬。彼將曰。敬弟。子曰。惡在其敬叔父也。彼將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