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告子下第14-16章


Listen Later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也。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孟子.万章孔子见有道可行便出来当官,有交流会合的机会时便出来当官,有时因国君养贤而当官。对季桓子,是道可行才当官;对卫灵公,是为了交流会合其意才当官;对卫孝公,是因为国君养贤才当官。衰:象形字。篆书之形像一件用草编成的雨衣。本义是草编的雨衣,此义后写作蓑。假借为衰弱。次:会意字。从二,表示二等的;从欠,表示不足、欠缺;合起来表示不前不精。本义是不前不精。引申为次序、等级。鹽(盐):会意字。从皿、从土、从卜,表示剔除土粒后将盐装入器皿。本义是食盐。从字形上看,上部为“卤”字,其字形一说像盛盐的容器,还有盐碱地的意思;下部为“皿”,应即牢盆、盐盘之类,是用以煮盐的工具。降:会意字。篆文从夅、从阝(阜,高坡),像两只脚从高处走下来。本义是往下走。引申为落下。任:形声字。人(亻)表意,表示人是担负的主体;壬表声。本义是担负、担当。壬:甲骨文的形体像古代织布机上承持经线的筘。本义是持经之筘。后用来表示天干的第九位。苦:形声字。艹表意,篆书形体像草本植物;古表声,也像一把刀插在舌头上。到了汉代时期,与小篆文字相比,下部没有变化,但其上部的“艸”逐渐变为“艹,艹便于书刻于简椟。本义是苦菜。泛指苦味。夫苟好善。則四海之內皆將輕千里而來告之以善。—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尽心篇上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艰难困苦是最大最好的教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動心忍性是尽心知性(佛:明心见性、道家:修心炼性)这个本体的功用,从功用到认知本体(见地、境界)就是一个修炼(功夫)的过程,孟子叫存其心养其性。《孟子·尽心上18》:“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 其操心也危, 其虑患也深, 故达。原文:■陳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則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禮。言。將行其言也。則就之。禮貌未衰。言弗行也。則去之。其次。雖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禮。則就之。禮貌衰。則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飢餓不能出門戶。君聞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從其言也。使飢餓於我土地。吾恥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By 本照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