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屋庐连:即屋庐子,复姓屋庐,名连,战国时人,孟子弟子,“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辨礼与食、色之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
迎:会意字。从辶,表示和行走有关;从卬,表示对着走来。本义是向着、对着。
卬:象形字。像双扉的门打开形。本义是门打开。卯时为早上五时至七时,是起身及出门劳作之时,故引申为地支的第四位及卯时。
揣:形声字。手表意,表示用手量幼苗高度;耑表声。本义是测量。引申为估计、猜测。
耑有两种读音:zhuān、duān,即《说文解字》:“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齊(齐):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麦禾穗子很整齐。本义是整齐。
“岑”音cén, 本义是小而高的山。“岑楼”是楼顶部分像山的高楼。
“一钩金”,一带钩的金,金子虽重,但带钩却很小。
軻(轲):形声字。车表意,表示轲是连轴车;可表声。本义是车轴用两段木连接起来的车。轲也是人名用字。
輿(舆):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车箱,四角是四只手,像众手抬车箱的形状。本义是车箱。大地如车舆,承载众生,由此转喻疆域、大地。由舆字像四只手抬轿的样子,又引申表示为众、众人之义。
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轸〔yǐ以〕,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辋〔wǎng网〕。连接辋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辏〔còu凑〕。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èi卫〕。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ù复〕。除了上面介绍的有关载车和运转部分的构件外,还要包括驾车的构件。驾车部分的构件主要有辕、轭。辕又叫辀〔zhōu舟〕,为一根直木或稍弯曲的木杠。辕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拴着一根弯曲的横木叫轭,又叫衡或横。辕和轭相连靠的是销子,叫?,小车的叫軏〔yuè月〕。轭要卡在牛马的颈上。另外还有轫〔rèn刃〕,它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必须先将轫木拿开,车子方能转动。所以启程又叫发轫。以后用发轫泛称事情的开端。古代车舆上可以有盖子,用一根木棍支撑,形似大伞。盖为车所专用,舆中可以铺席,车席叫茵,后来也泛指一般的席垫。据说古时妇人之车,往往在舆的四周加上帷。
“奚翅”,“奚”,何;“翅”,通“啻”,止。
翅:从羽,从支,支亦声。“支”古文从又(手)持半竹形,表示枝条。本义是枝条,表示支撑,支持。支意为“支撑”。“羽”和“支”联合起来表示“可以在飞行中支撑身体的部分”。本义:鸟类、昆虫身上的类似于植物分枝的部分,对本体有支撑作用。(齐其末)
啻chì形声 。从口,帝声 。本义:仅仅,只有。
原文: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